《航拍中国4》07澳门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dngzaǐ)和路环岛组成,三面环海,面积非常小,小到只有33.3平方公里,但它的故事却不少。大海中,澳门渔民会像祖先一样捕捞虾蟹(捕鱼);出海口,络绎不绝的香火让妈祖很忙(妈阁庙);晚归的时候,守塔人会点亮灯塔(东望洋东塔);还有一面墙,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大三巴牌坊)。

如海般的平流雾正流淌在天空,即便是被海环抱,在澳门这样的景象也很难得。于是,雾气之上,我们只能看见一座天空之城,雾气之下,它们扎根的大地是什么样子?

澳门很小,一个航拍时的全景镜头就能将整个澳门尽收眼底。眼前古老的澳门半岛与珠海一河之隔,桥的对岸,那些高楼所在的地方叫氹仔岛,楼后更远处叫路环岛,澳门就由这三岛组成,再远就是大海。所以,澳门先民以海为生。

这种渔船被称作“虾艇”,当两侧悬臂展开足有50米宽,可以同时拖拽20张渔网,专门捕捞游弋海底的虾蟹。海上还没有这些巨型风车的时候,澳门人就守着这里,以海为家,牧海而歌。直到今天,仍有一些澳门人还在这大海上重复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渔民们撒下的每一网都是对传统的坚守。

四五百年前,澳门先民希望在出海后能够平安顺利、收获满舱,于是便在出海口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妈祖,妈祖是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民众信奉的海神,澳门妈祖一脉相承。又过了几十年,一批葡萄牙商人从这里登陆,听到渔民口中的妈阁,模仿之后,这座城市便有了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Macau(澳门)。

除夕夜,澳门人如约来到妈阁庙,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多么繁忙,这一刻都要回到这里。迎接新年的第一柱香已经点燃,每一次叩首都是对先辈的追思,也祝福亲人、自己和未来。古老的妈阁庙,即使光阴荏苒、风雨剥蚀,站在它面前的这些人依旧像四五百年前一样,排着长队,穿过山门,踏上石阶,依旧是最初的传统,依旧是最初的样子。

海岛上的灯塔白天可以预报风讯,夜里可以指明航向,但今天以卫星导航的船只不需遥望灯塔就能回港,准确的天气预报也随手可查。可是,东望洋灯塔的守塔人依旧会在强风来临前固执地挂起风球。

虽然现在晴空万里,但你永远可以相信他们的判断,100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很准。看吧,仅仅半个小时,乌云迅速笼罩了城市,此刻没有人再怀疑是否会下雨了。只是风越来越疾,雨越来越大,此时的风球早已换成了暴风信号。

雨过天晴,城市如常,风球被夜色吞没,前灯塔早就亮了起来。虽然在今天,夜晚归航的渔民已不再需要灯塔指明岸的方向,但是当他们登岸、收网、离船的那一刻,还是会习惯性地转身,望向祖祖辈辈都注视过的这座灯塔。他们知道,守塔人也会一遍一遍重复着那些操作,只是做得多了,就变得庄重和浪漫。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最初并不是一座牌坊。17世纪初,渡海而来的传教士设计出一座名叫圣保禄的教堂,两百多年后,一场大火让教堂只剩下了这面墙,由于很像中国传统牌坊,圣保禄教堂也就成了大三巴牌坊。

附近的人总能望见牌坊背面高处的草和那座教堂留下的印迹,就这样,不同时间的人与同一面墙一同生活了400多年。夜灯下的牌坊标注着这座城市的一段历史,站在远处我们发现,自信的澳门人不断创造着更新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要早起去买菜(澳门新批发市场),跟上节奏活动活动筋骨(晨练),再去天台上的操场透透气儿(天台操场),最后去澳门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数一数到底有几盏灯(三盏灯)。

三面环海的澳门非常小,小的没有多余的地方去种菜,所以拱北口岸每天清晨都会有大批货车前来集结,车厢就是澳门人的菜篮子,赶早是为了最新鲜的食材能以最短时间端上澳门人的餐桌。70多年来,五湖四海的鲜活物资会在此过关进入小小的澳门。(拱北口岸)

澳门近70万人口仅有一座蔬菜批发市场,就是眼前的这栋楼。楼里招牌上的菜栏就是粤语中的小菜摊儿,虽然小,但一点儿都不马虎。这是喧闹之前短暂的寂静,仅仅半个小时人们就拥进这个空间,他们不想辜负这份远道而来的“鲜”。停车、卸货,卸下来自祖国各地的食材,有山东烟台的大樱桃,北到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南到海南省的黄辣椒,甚至还有大西北4000公里外的哈密瓜。一层装不下就往楼上开,虽然只有一座大楼,却源源不断接收着960万平方公里的物产。(澳门新批发市场)

澳门的清晨其实不难理解,只要加上你熟悉的音乐。这位阿姨显然被无人机打乱了步伐,抬脚晚、踏下快,找回节奏并不难,只要别看摄像头。眼前晨练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觉得澳门小,这种见缝插针式的空间在这座城市有上百个,人们拥有的不只是脚下的这块空地,环顾四周,所有的风景都是澳门人的世界。

就近上学自然方便,不过因为太小的缘故,在澳门学校里同班同学都是就近上学,有人家在山顶,有人却来自海边,所以你就知道澳门有多小。

在澳门见到双车道你应该很庆幸,因为很多马路都是单行道,比如这样才是主视觉。澳门面积小,导致街道与大厦都得互相谦让,所以在澳门的马路上几乎不会发生加塞儿插队,因为根本就不具备那个空间。

虽然澳门的马路很狭窄,但并不妨碍该快的时候有速度,甚至转弯时也不会减速,因为大家都相信同样的规则,互相遵守,彼此信任,才会高效。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即便天天都有晚高峰,回家很急,心却不慌。

每一名小学生都很期待体育课,在澳门体育课不仅意味着可以肆意奔跑,上课的操场还是全校最透气的地方。澳门空间资源很稀缺,一些学校就把天台当做运动场。

澳门人口密度非常高,在这座城市里,你常常会看见楼下世界脚步匆匆,楼上天地健强体魄。如果天台不够用就去大厦底层。这里可以保证全校一起做伸展运动,每个天台操场都在迁就大楼的形状,但孩子们却很满足,因为大人要想如此舒展,要么前往公共体育设施,要么借用开放校园设施,但无论怎么选择都要提前预约。

这片区域是澳门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它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三盏灯,通往这个地方的路有很多条,总有游客慕名而来想深度体验澳门市民怎样生活。

穿过一条条街道,路过一座座大厦,直到走进这片钢筋丛林的中心,第一个问题就是,三盏灯在哪里?他们不敢相信答案就在脚下,这处直径仅24米的小广场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目的地,而三盏灯就是广场中心的这盏路灯。灯其实有四盏,因为空间太小,角度不多,所以从哪边看来总有一盏灯被挡住,于是四盏灯就变成了三盏灯。

澳门很小,房屋不得不建得很稠密,楼挨着楼,户挨着户,但人们需要的公共空间一点儿都不缺。就像这处近百年的街区,澳门人躺在婴儿车里的时候就一定见过这几盏灯,老人们也总会在三盏灯遇见自己的老街坊,如果哪个女孩儿方向感不太强也总能一口告诉男生那个具体的约会地点,三盏灯。

歌剧刚刚谢幕,奇妙的灯光就开始为城市变装(岗顶剧院);一座大屋,百年前有许多名人来往于此(郑家大屋);年末岁初,圣诞连着春节一块儿过(圣诞节);东西方的快乐全部汇聚在这座城市中(澳门光影节)。

将近100年前的一天,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在这座建筑中举行亚洲首演,但澳门人却没有特别兴奋,因为岗顶剧院总会爆出这样的新闻。比如,这是ZGDY家西式剧院,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之一,甚至建成没几年,就有50名淑女、200名骑士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盛大舞会。生活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澳门人,前天看粤剧,昨天听交响,今晚是中国民乐演出,你会听到古琴讲述的历史。

100多年前,澳门半岛卧虎藏龙,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比如孙中山年轻时就在此行医,成为澳门首位华人西医,有时他还会来到这座大屋拜访自己的老朋友。(郑家大屋)

大屋正厅牌匾上的“余庆”二字出自《易经》,原文讲经常行善的人家会造福子孙。如果你以为这家主人很传统那就错了,屋里的厅堂很中式,然而从外面看却是东南亚流行的百叶窗,百叶窗上方却画着广府传统壁画《公孙耍乐图》,象征天伦之乐,以及广东传统工艺“灰塑”雕出的凤凰。凤凰的旁边装着来自西方的拱券窗(xun),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更多的拱券窗修在内院,进院可以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月门,也可以从对面西班牙风格的扁券拱门进入。

如果你在19世纪末来到这座郑家大屋,郑观应会在这座中西合璧的院子里迎接你,他刚刚出版了一部畅销书,叫《盛世危言》,想让当时的人们看中国、看西方。

今晚,科学馆的外墙上有许多人,还有许多美食,澳门光影节以光为全城建筑举行的一场换装舞会。每座建筑在诞生时都意气风发、背负使命,光阴流转,它们有的成了遗迹,有的成了记载,有的什么都没留下。

澳门建筑,当年建造的人、今天换装的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沟通世界、涂绘中西。

这次光影节的主题是“火星想旅行”,这个小可爱长得就像外星人,但这个小可爱也是外星人吗?

澳门人过节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节日过,西方传统节日也过,于是澳门大大小小的节庆日加在一起有好几十个个。

澳门面积小,广场很紧俏,没过几天另一个节日就会闪亮登场。春节买鲜花,这是故乡的风俗,家里必须这么装点,家门口一样会挂对联,把祝愿告诉街坊四邻,虎年的时候,老虎就随处可在,大家一起虎虎生威。

初一一早,大三巴就热闹了起来,澳门人以舞龙的方式庆祝新年。澳门人知道城里的路很窄,要想舞得尽兴,龙就必须特别长,于是舞龙人变身空间利用大师,一条窄巷满满都是龙,龙跑人也跑,人撵着龙跑,都想沾沾喜气。

难得遇见一个广场,金龙狂舞必须安排,龙也难得有机会看见自己的全身,下次龙头和龙尾再相见,要等到下一个广场。可是冲出人群的龙竟然被马路挡住了,原来龙过马路也得找警察疏导交通。

听见龙要来很多人都会打开大门,把福气迎进家里。就这样,龙一直在舞,人一直在追,穿过一条条街巷,几乎要跑完全程,浓浓的年味儿也就这样弥漫开来。

这是一条回家之路,大航海时代,一座座炮台在澳门建起(大炮台博物馆);濠江中学在1949年10月1日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濠江中学);端午节赛龙舟,澳门人从未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赛龙舟)。

澳门有许多古炮,有些炮口对着海岸线,有些占据着城市高点,有些护卫着古堡,有些瞄准河道。澳门这些炮台包括城墙、关闸在内的军事建筑,主要建于16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贸易中转站总会建有这样的军事设施,那时的澳门就是一座贸易中转站,被占领后,澳门与内陆就此两隔。

几百年过去,古炮已成为历史,一些炮膛里的炮弹变成装饰。古堡接纳了生机,墙里的树是岁月的痕迹,没有隆隆炮声,鸽子也就飞了回来,要塞变成了博物馆,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那些过往也在一代一代澳门人的讲述中传递下去。

和内陆的学校一样,每逢周一澳门濠江中学也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在这所学校,能成为国旗班的一员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操场上的每一名孩子,包括所有澳门人都知道那个故事。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濠江中学校长杜岚从收音机里听见天安门传来的国歌声,她和几十名师生就在这所学校,升起了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用,这样的方式遥祝新中国的诞生。

那时,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但从那天起,澳门人总会在城市中看见五星红旗。或许只有澳门人才能体会,经历数百年沧桑后,是多么渴望拥抱那面五星红旗,拥抱祖国。

2022年,濠江中学90岁了,它曾和许多澳门学校一起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将五星红旗的故事告诉一代又一代澳门学生。

端午节赛龙舟,大江大河里的节日,澳门没有这样的江与河,澳门人就在海上筑起堤坝,建起一座人工湖。虽然人工湖的水仍是海水,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这里赛龙舟。所有队员们也像置身江河中一样,一人掌舵、一人擂鼓、众人划桨,一条条龙舟刺破水面,奋力前行。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群人坐在龙舟上奋力划桨,有时风起、有时浪袭、有时顺流、有时逆境,可他们还在划、不停地划,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龙的传人。几百年前,这座城市曾不得已向母亲告别,却一刻没忘自己的来路。

每年国庆节,由澳门警察、消防和海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仪仗队都会在金莲花广场准时集结。广场上的人来自澳门各行各业,或许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在这座经历数百年沧桑的城市中每一场属于自己的升旗仪式都意义非凡。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每天早晨8点,五星红旗都会在这座广场准时升起。这座城市的人们一直有着爱国爱乡的传统,2022年是澳门回归祖国的第23年,澳门人早已习惯了国旗相伴,共同见证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

接下来的旅程速度会很快,从城市的最高点急速俯冲(澳门旅游塔),在充满挑战的赛道上飞驰(格兰披治大赛场),在澳门的一天既可以体验全世界,也可以吃遍全世界。

澳门人叫这座高塔旅游塔或者观光塔,这座城市虽然小,可在全球的名气一点儿都不小,它可是SJJ的旅游休闲中心,游客在这座海边高塔上漫步时,能看见最多的陆地和最广阔的海洋。很多人都打算在61层蹦极后回到60层的餐厅里好好享受一顿,但大多数情况是刺激过后,他们常得花上个把钟头缓下神再拿起菜单。

威尼斯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澳门没有这样的建筑,于是就把威尼斯和他们的水上生活搬进这座大楼中,就连天空也搬了进来,所以如果仔细看,这里的云一动不动。屋顶挨着天空,街道和雕塑依旧是老邻居。开幕时,这里就是全球第二大的建筑物,逛着逛着你会忘记,外面天早黑了。(威尼斯人酒店)

此时,夜灯已被点亮,居民楼里的每一盏灯都照亮着一个温暖的家,无数盏灯组成这座温暖的城。

但游客却不想这么早就休息,如果还觉得不过瘾,夜晚可以登上这座建在空中的摩天轮。130米高,好男人必须带得了孩子,拍得好照片儿,女孩儿已经摆好pose(姿势),可就是没人注意,哎后面的男朋友,上边有什么好看的。明亮的黄、鲜艳的红,不同色彩勾画出这座世界旅游之都。

这些要么数二,要么数一的成就,不过是之前发生的新闻,穿过摩天轮,未来更精彩。

格兰披治大赛车对于澳门来说不仅是一项赛事,更是这一年旅游观光的重头戏。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很多车迷都会从全世界不同地方来到澳门,这几天澳门城里的一些街道将成为车手晋级的赛场。

这个弯道接近90度,直线拼马力,前一刻还在比快,后一秒必须JQ降档,够胆就是比谁在最后一刻踩刹车。有人冲出了赛道,进弯前4车道,进弯后两车道,再拐弯1车道,城市小、街道窄、丘陵地带弯道多,这些原本的不方便在这几天却成为全球车迷眼中的魅力所在。

这几天澳门人其实最开心,欣赏这样的世界DJ赛事完全不用买票。比如这样的楼顶就是一处上帝视角的看台,大楼窗户后也藏着无数双眼睛,甚至你坐公交的时候、遛弯的时候都能看见一辆辆赛车呼啸而过。

为了游客,澳门人真是操碎了心,体谅白天看赛车太紧张,于是在晚上就安排了这场盛大的宴会。一些排档的厨师白天还在GD餐厅上班,此刻正向游客捧出最地道的粤菜、最地道的葡餐、最日常的烟火、最世界的风味。(澳门美食节)

一广场的人把整个广场当餐厅,即便乌云悄悄聚在天空,人们还不愿放下碗筷,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苦思冥想,那么多好玩的,明天该去哪里呢?

这一趟旅程我们去看巨变的澳门(填海造路工程),陆地一点点变大,飞机从海上起飞(澳门国际机场),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回归祖国后澳门越来越自信。

澳门虽然小却有大梦想,为了让自己的怀抱更宽广,澳门人精心选择、谨慎测量,在澳门半岛和氹仔岛之间打算造出一块陆地。

混凝土沉箱,填海区外围YJ的围堰,砂料铺设基础,吊车准确排序,串联、浇筑、加固,这片区域的面积虽不大,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怀抱才会不断延展。(填海造陆工程)

飞机还未落地时,机上的乘客就已经进入了旅游模式。这条建在大海中的跑道是澳门旅游的第一个景点,澳门没有铁路也没有深水码头,想要与外沟通非常依赖航空口岸。于是澳门人花了3年多,在大海中建起了ZGDY座海上机场。

跑道周围的这些石头大部分都100公斤以上,可以轻松抵御每日潮汐,有些石头重达16吨,即便是最强的台风对机场也无计可施。

1995年,澳门人拥有一座机场的梦想终于实现,这座小城终于触碰到广阔天空。

又一架航班启程了,机上的乘客或许会记住,这次起飞是从大海直上云霄。

澳门大学在澳门时只有0.05平方公里,而这座新校区竟是原来的20多倍,就在一水之隔的珠海横琴。校园大了能做很多事,比如你可以在实验室操作无人汽车,下了楼一辆真的无人汽车让你有了更大的试验场。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同行中它最早诞生,内陆的科技与学术人才在交往交流中不断注入,加持着这座城市的底气。(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这种土地面积的扩大对澳门来说并不罕见。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HZ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着力建立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HZ区范围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整个澳门面积的3倍还要多。有了这片横琴粤澳深度HZ区,澳门经济发展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也有了新的空间。

澳门转型得到中央政府全力支持。2018年港珠澳大桥,这条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开通运行,将澳门与珠海、香港连接起来。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澳门的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如今,澳门正在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HZ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华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流HZ基地。

又是一天过去了,曾经澳门渔民常会在夜幕降临时望向大海,那里有他们赖以为生的渔场。今天,澳门人登高远望会看见内陆祖国江河灿烂。一河之隔,从内陆眺望澳门会看见这座古老城市的精彩与繁华,也期待这座活力之城的自信与未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