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选择·创造·未来:全国新高考Ⅱ卷(含近三年真题范文)

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作文原题

(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此次作文试题紧扣时代主题,考验考生的思辨能力,更是关注青年的成长。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融入其中,让考生在认识、思考、落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构筑精神谱系,肩负时代使命。

作文类型依旧是“任务驱动作文”,作文材料第二段,给出是三个典型人物,这比较像2015年全国Ⅱ卷的作文,但是又有不同之处。比较相似的是,2015年给出的三个人是科学工作者、大国工匠和摄影师,而今年的三个人也是科学家,摄影师和建筑家,三者行业相似,既有大国工匠,又有文艺青年;既有指向科技进步的科学领域,又有关注到个人内心的社会科学方面:2015年大李的“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和今年的 “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表述相似,但是今年又提出了“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2015年的小刘赢得网友赞叹,与今年的摄影师职业相似,但是今年提出“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辩证看待民族传统和世界思潮,似乎格局更开阔高远;2015年的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今年则提出了“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立足当下,勇于改变。

不同的是,今年的作文材料不再是模糊的,今年的三个人物,也不是要求“思考、权衡与选择”,而是给出了似乎更为不加限制的思考角度。仔细审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中所给出的三个人物,虽然个人选择不同,职业身份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但是都能将个人的奋斗与祖国的发展、时代的呼唤联系在一起,这就引导学生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在“致敬榜样”的同时“反观自我”,所谓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要学习他们将“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既要满足个人选择,实现个人价值,又要当自觉担当重任,置身祖国发展的洪流之中,让青春绽放异彩。只有勘透材料的纵深式逻辑,把握好“选择”“创造”“未来”的连贯关系,才能写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理解和思考。以此来体现新时代青年人“要做有志者、做追梦人”;新时代青年要有“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的博大胸怀;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

同时,命题提供“语境”——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未规定文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立意和表达优势,选择实用性文体或文学性文体写作,如演讲稿、论说文、记叙文甚至是书信等。其次,可将“选择·创造·未来”的征文主题与各行各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群像的联系起来进行破题。考生既可以侧重生活中的“中国面孔”去与外界建立多向度的有机联结,阐明一种鲜明的家国情怀、时代价值、科学立场,引发哲学思考;也可以基于自己所热爱和向往的职业去进行深度思考和阐述。

【优秀范文】

01择之先,用创新造就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青年应继先辈之信念,振吾辈之中国。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员响应时代的号召,选择热爱事业,推动创新,展望未来。

材料中科学家,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摄影师,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选择我们热爱的,当下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所以我们要会选择,创新事,展未来。

会选择。

选择正确的而又热爱的事业,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步。张桂梅她选择了给大山里的女孩一个未来,创建了女校,因为热爱她不求回报,孜孜不倦,也是因为她选择了正确的事业,所以成就了她的报国之志。只有热爱了自己的事业,才能为了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就如同围棋中的本手,只有我们打好基础,才能够为棋赛的胜利打下基础。钱学森,邓稼先,叶嘉莹都是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因此我们要学会选择,为未来打下基础。

创新事。

如果只是热爱自己的事业,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自己的事业加以创新。袁隆平,之一致力于水稻改良方面的研究,青丝化为白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事业,他不仅热爱事业,而且他还努力创新自己的事业。中国在社会主义方面,不是一味的模仿苏联,而是创新了一个只适应于中国的制度。了解了那些为人无不诠释着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才会有生命力,闭关锁国,因循守旧,只会越来越差。

展未来。

选了什么,知道了怎么做,还有有目标,如果一味的使用蛮力,没有未来和方向,那只是磨洋工。华为5G的例子就狠狠的像我们证明了什么是展望未来,如果像诺基亚那样,即使现在辉煌,如果没有未来,那也会惨遭淘汰。只有瞄准前方方向,有未来才是王道。

作为时代生力军,如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敢于选择,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未来。

而我,有幸生逢盛世、作为时代的青年的一员,重任在肩,举旗奔赴高考这一路,我趟过无数选择的路口,行进于此,明朝,我愿在创新创造中书写成长和担当,在矢志奋斗中践行责任和理想。

02人生路上,扬帆远航

即将18岁的我,正以轻盈欢快的步伐迈入成年之列,正在告别父母和师长的呵护,面对未来的人生旅途,将要独闯天涯。

从小至今,我曾有无限的憧憬与想象,我想成为科学家,去探求宇宙和自然的本质,也曾想成为作家,去抒发无尽的情感与浪漫,或者成为一名画家,将我的灵性色彩与自然相调和,涂出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画卷。18岁之前,我的想象飞翔于课余的教室里,飞翔于操场,飞翔于假日的田野乡间……然而,怎样才能把高高飞扬的梦想兑现,似乎一直未进入我思考人生的视线。

几天前,中央广播电视台连续BF了一组微纪录片,那是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而作的专题,展现了一位位现实人物从学生时代,到青年,到有所成就的人生历程。纪录片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科学家不断完善新思维,获取新知识,以实现北斗导航系统的创新与应用,同时不忘培育下一代的科学素养;摄影家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建立起文化自信与发展意识;建筑家把理想与人文精神赋予一件件作品,艺术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与精神的和谐和持续发展。他们从学生向贡献者跨越的、活生生的青春轨迹,深深地刻在我的头脑中,把我拉进现实,使我多夜难眠。人生归我,但生而为人,不仅是自我,一份社会责任担当,一份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一份积于内心的情感幻化成未来有所作为的力量,才是人生航程中现实的风帆,伴其远航。

今天,高中即将毕业,这是人生的大考,未来我将选择什么专业发展方向,也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常展现的问卷。今天,我已经对这一问卷有了圆满的答案:追随纪录片的前辈们,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为社会,为我出生的家乡做贡献。我将选择有利于乡村发展的大学专业方向,兑现我的理想。

我来自北方的山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谈论家乡,说他们儿童时曾经的满目青山绿水,溪流中徜徉的朵朵白云,群群小鱼在云中游荡,然而与自然不相和谐的是生活非常贫穷。他们的描述也唤起我儿时无限的天真渴望,渴望带着现在富裕的生活回到家乡过去童话般的美丽之中。但现实中,我记忆里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自然环境却退化了,森林在减少,小溪不常在,连年过多的化肥农药施用使土地板结和硬化。家乡,这正是我的情感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毕业后,我将回到家乡,改善家乡,那里才是我的理想画布,可以绘出属于我的美好画卷。

绘出这一美好画卷的工具,必然是科技,学习和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仅是祖国养育众多人口的需求,也是家乡山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正如总书记在2021年5月的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讲话中所指出“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所以,科技创新与普及应用,将是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我也懂得科学是把双刃剑,高效农业科技同其他科技一样,未来发展需与人文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人的可持续,实现经济发展与价值的和谐统一。否则,正如农药和化肥一样,提升了产量,也破坏了土壤和健康。在发展和改善科技方面,中华民族具有优越的先天文化优势,科学家屠呦呦正是将一千多年前中华传统医学与当代医学相结合,才获得了诺贝尔奖;当代天体物理学也证实了两千多年前我们《道德经》中的万物起源思想之伟大;而中华文化的“和合”与“天人合一”等系统思想,也是未来人类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所以,未来振兴新农村的重点也在于提升人们的和谐意识,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和平衡,这将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创新发展领域。回到家乡,创新发展家乡,将大有可为。

我为之贡献的未来的家乡,将是这样一幅画卷: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既具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感的村舍民居,山脚下是虽不平坦却规划整洁的田园,森林再次覆盖了群山,科学养殖和绿色高科技农业实现健康生态系统循环,一个理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LX世界的新农村。

03今天的选择,创造明天的美好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却能选择今天的活法,因为今天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明天的未来。人们往往用路来比喻人生,一条路有一条路的走法,也有一条路的风景,有一条路的结果。选择什么的路,往往决定着什么样的终点与归宿。

100年前的一个秋天,重庆朝天门,天气异常闷热。一个教师模样的年轻人上了岸,走进大田湾体育场附近——当时的巴县中学大门。他是当时的四川、重庆的党团负责人,川东师范学校毕业生童庸生。他要传达中央会议精神,与重庆的杨闇公等人一起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重庆地区的青年团组织如何改组,讨论哪些同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和我们相仿,大多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青年,在那个黑云压城、布满恐怖气息的时代,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信仰,为了千疮百孔的国家明天的美好,为了这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崛起的未来,也为了饿殍遍地的人间早日变成幸福的花园,他们舍弃了高官厚禄、安逸与自由,甚至舍弃并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选择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危险事业。

所以,选择首先意味着一种信仰,一种“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意味着对一条道路终点的美好向往。

和平年代,我们很难再次面临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艰难选择。然而,该安于现状“躺平”,还是依然“奋起”追梦,依然是我们必须做出的回答。有个哲人说得好:“今天,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甚至读什么书,往往决定你五年后的命运!”是的,我们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从今天出发,才能创造明天的美好!

高考之前的端午节,收看了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全过程直播。短短十余年间,神舟系列已经到达“十四”号,我们的科学家无愧于“厉害了,我的国”的惊叹。可很难有人知道,那些科学家们选择了多少个寂寞清冷的夜晚,面对数不清的程序、密码做出一次次失败的演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和可以预料到的现实。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决定放弃美国ZY厚的待遇和优渥的研究条件,被无理软禁五年而报国初心不改,坚持回到了祖国,最终,让罗布泊沙漠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

因此,选择有时候就意味着逆行,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斗争。袁隆平在攻克杂交水稻难关过程中,也充满了“逆行”甚至“反叛”。他敢于怀疑权威,放弃当时流行的苏联“米丘林”学说,转而回到遗传分子学说,终于靠着“一棵野稗子”找到杂交水稻育种的密码。“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老的不断创新,让种子“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咱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同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选择坚守敦煌半个多世纪,在弥天黄沙中守护敦煌,守护中华传统文脉。这样的选择,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不容易。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归根到底是中国的,是中华文明献给世界闻名的瑰宝,这时的选择,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沉默情怀。

所以,选择坚守,也就是选择了创造,选择了认同。就像那位摄影家说的 “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樊锦诗之所以坚守敦煌,就是要把敦煌变成一所中华文化大学校,让孩子们从这里认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敦煌永恒,而中国永恒。

选择,在今天做出,在明天得到证明。童庸生、杨闇公的选择,钱学森、袁隆平、樊锦诗的选择,莫不如此: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当然,选择也不是盲目的跟风,人云亦云,需要一种科学的态度,而创造则是选择的内在特质。创造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魂。创造决定着选择的品质,高质量的选择,高质量的创造,才能迎来高质量的未来。青年选择时代,时代也在选择青年。面对未来,选择创造,今天的创造,就意味着明天的收获。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作文原题

(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片[1]-专题04:选择·创造·未来:全国新高考Ⅱ卷(含近三年真题范文)-状元作文网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语:这四幅漫画既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第一幅“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一个笔画和起势,前半句“逆锋起笔”讲的是人生之初始便会面对“逆境”,始于困难之上而不退怯,敢于“逆风翻盘”;而后半句“藏而不漏”则讲的是人生之初,能力趋于平凡,应厚积薄发,适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不锋芒毕露,不张扬行事。

图片[2]-专题04:选择·创造·未来:全国新高考Ⅱ卷(含近三年真题范文)-状元作文网

第二幅“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的是“人”字的另一半,第二笔的笔画和起势。人生到了“有可为”的阶段,要选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选对方向之后,在行事作风上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之道;不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不投机取巧。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正直。

图片[3]-专题04:选择·创造·未来:全国新高考Ⅱ卷(含近三年真题范文)-状元作文网

第三幅“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对应的是“人”字一捺立于中锋之下的笔锋转折处。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是在收笔结束之前笔画要“顿一顿”,“停一停”。对应人生可理解为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即将成功或胜利在望时反而要静下心来,停一停,思考一下。不要贸然行事,仓促草率,不疾不徐,稳步前进方能尝到胜利的果实。另一种解读是当遇到困难或者人生低谷,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

图片[4]-专题04:选择·创造·未来:全国新高考Ⅱ卷(含近三年真题范文)-状元作文网

第四幅“描红”关联我国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正是这红色文化,构筑起了我们民族的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红色精神是作为榜样、值得歌颂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描红”是指只有成为一个正直坚持、脚踏实地、端正雅芳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人去模仿,去描红。

表面上是教‘写人’,实际上考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这符合我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代表的是低调蓄势。逆势开始给人带来的未必是愉悦,但是逆势奋起彰显担当。中国人做人的哲学讲究“藏而不露”,一开始尤其是人生初期或者在陌生环境时,需要积蓄力量,壮大自己,这符合传统的中庸思想。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可以理解为写“人”需要遵循法则,也可以理解为新时代青年人做人要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则寓意着人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崎岖坎坷。最后一笔中间回转的地方表面上看是“停滞迂回”,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迸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豪迈亮相。

任务语:要求“反映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因此,赵志彦认为,每位考生心中自有对“人”字内涵的解读,对漫画理解的角度也可以不同。中规中矩的“人”字,可能并不符合当代一些年轻人的理念。不偏不倚、规规矩矩,不会出错,但是也不够自由奔放,不符合新时代新青年的个性张扬。也可从这个角度出发,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第一个可以从用写字来寓意人生的角度来写作,书法之道和做人之道类似,人字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字,写这个字容易,但想要写好很难,做人也是一样,做人很容易,但是把人做好很难。前三格漫画既是教你怎么写人字,也是教你怎么去做人。

第二个角度,大家可以看前三格漫画中教运笔的文字,其实跟人们做事的规则很类似,拿‘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来说,你做一件事情,不能因为开局很难,就放弃了,不去写这个字,不去做这件事。‘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则可以理解为做事要循规蹈矩。‘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是说如果遇到坎坷、难题,可以适当停下来,不要过于急躁,慢慢来。全部围绕这三格的六行字来写,从运笔方式来讲做事规则。”

最后的升华尤为重要,“最后一格漫画说的是‘描红’,作文题目里也特别标注了‘描红’的意思——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第一个写作角度,描红可以引申为:做人是要有榜样的,按照榜样的模样成长。第二个写作角度里,描红可以延伸理解为:做事是要有规则、有边界的,应循规蹈矩、遵纪守法。不能超过这个模子,超过了就不成人字。”

【优秀范文】

01国之青年,当从书法中领悟做人领悟人生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者,简易的笔画勾勒出博大精深。一撇一捺,这是“人”字的笔画。简简单单的两笔,绰绰有余,柔韧有度。逆风起笔藏而不露的撇,不偏不倚中锋用笔的捺,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的勾,一个坚韧的字被完美地描摹出来。老一辈人时刻教导我们,写字要端正心态,做人要如字一般,一笔一笔地临摹做人的本质。

撇——逆境奋勇,淡泊名利

写字要提笔而落,干净利落,逆流而上。做人就要藏功与名,淡泊名利,正如诸葛亮所说“不求闻达与诸侯”。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坎坷困难时刻昭示功成的艰辛。“90后”吴应普夫妇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离世,他妻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新生命。他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即使失去生命,也依旧心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中有30名为国献躯的消防员们,其中还有“00后”“90后”,他们身处逆境逆流而上,在充满恐惧和挑战中,毅然为了集体而牺牲自我,成就社会。他们用坚强的身躯临摹出逆风起笔,藏而不露。

捺——中通外直,刚正不阿

写字要端正身子,坐要有坐相,挺胸昂首。做人要正直,不同流合污,赤心做事,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恩来总理一生廉洁从政,清贫节俭。他时刻教育着党的工作者要时刻警醒自己要公正廉洁,刚正做人,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巡查河南时,绝不收百姓的钱财,为人处事不包庇奸贼,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他们用不屈的赤心临摹出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勾——勇争先锋,青出于蓝

写字要静心专注,笔画要坚韧挺拔,有起有落。做人要勇于亮剑,不被世俗所打扰,斩荆棘,厚积薄发。新时代青年需要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相比于缓缓出头,我们更需要的就是敢于拼搏的精神。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颜宁,作为结构生物学家,在生物学装备研究领域成功攻克多项世界DJ技术,在2016年被英国《自然》杂志列为中国科学之星。她打破世俗的规矩,敢于尝试,长江后浪推前浪,为新时代青年赋予榜样的作用。

新时代的青年不必拘泥于描红的模子。锋芒毕露,勇于亮剑,才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青年怎么样,国家就会是怎样的。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青年者,人生ZW,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国之青年,当逆境奋勇,困境蛰伏;国之青年,当中通外直,淡泊名利;国之青年,当勇争先锋,逆流而上。“人”一撇一捺勾勒出做人的原则与道理,新时代青年从书法中领悟做人,从实践中领悟人生。

02书法里“人”的起承转合,就是做人的三种境界

人生天地常如客,何独乡关定是家。”是元朝邓青阳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对于做人的一种准则;而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对于人生的顿悟。

其实,人生于天地间,本就是天地的过客。一切的奔波与忙碌,都只是过程,抵达得有沉沉浮浮,也会有海阔天空的美好。那么,我们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呢?

第一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

人生的第一境界是立,人生在天地间, 是期望获得一番作为的。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深山老林,只等名主找上门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桥段: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然后就有了千古名篇《隆中对》,对创业路上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

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不管是躲避不在家,还是佯睡不起床,都是藏而不露的典型。但是作为天选之子,刘皇叔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他。诸葛亮终于从躬耕于南阳的一介布衣,成长为刘备的首席军师,为刘备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第二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人生路上,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但是如果要做事业,除了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更需要有不偏不倚的态度,天下不得人心必然崩毁,企业不得人心必然灭亡。得人心的基础便是做人要公正,身处要职,要以身作则,不能搞两面派。

秦国在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变法涉及的内容有“连坐法”、设立军功制、奖励农耕等。商鞅做的第一步就是取信于人,在城门口立木赏金树立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商鞅把太子老师的鼻子都割下来,以儆效尤。但是商鞅为秦严刑峻法行之十年之后,秦国国富民强,秦民大悦!

第三要停止迂回,缓缓出头。

《老子》第二十二章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就是做人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得到不容易,除了众里寻他,主要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范蠡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越王勾践遇到范蠡后给了他最高的礼遇。此后,范蠡和文种便一心辅佐越王勾践。 范蠡和文种、计倪等大臣的一系列复兴计谋,被越王勾践采纳后成为国策,使越国逐渐由弱转强。越国又掌握时机,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可以说范蠡功成名就,可是就在最高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他留下一信告诫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敌国灭,谋臣亡。可见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对于天地,众生是造化之一隅;对于人,本就是凭靠天地,一心向明。由于书法里“人”字的起承转合,我们想到了做人的三个境界。自古如此,希望谨记,警醒人心。

03“人”有多少种写法?

这幅漫画,其实是个标准的楷书“人”字的写法。笔画动作的描述,有着非常明显的寓意。

比如起笔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就是人要持盈守虚,戒骄戒躁;行到中间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就是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收笔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就是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这样,一个“人”字就写好了,一个人也就做好了。

不过,“人”字都是这么写的吗?

从书法来说,当然不是。王羲之的“人”写得很飘逸灵动;褚遂良的“人”字则婉媚婵娟;米芾的“人”字更是有想象力,最后一笔写得既像捺又像点,被称为“八面出锋”……

就像孔乙己说“茴”字有好几种写法,如果风格也算一种写法的化,“人”字也很难多。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南董北米,各不相同。

“人”字那么多,那么做人是否也是如此呢?翻一翻《世说新语》就能看到,其实人格,也有很多元的面向。阮籍不拘礼法,嵇康潇洒不羁,王导缜密周道,谢安清旷高远,王述急躁易怒……如果说,这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形象化地变成一个“人”字,想必也是各有千秋、绝不雷同。

那么,这个标准的楷书“人”字,是否可以说就没有意义呢?毕竟人有很多面,怎么会只有一种“写法”?

恐怕也不尽然。楷书又被称为正书、真书,“正”这个字,就表明了楷书的基础意义,楷书诞生之后,就基本被认作书法的起步了。

所以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无论是谁,无论最后变出怎样的风格,飘逸和沉郁,他们都必然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练过楷书,写下过这个“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的“人”。这些工整、严密的字,就是之后风格突变的起点。

做人也是这样。无论最后变成怎样的性格,无论怎样千人千面,从根本上来讲,那些做人的道理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正直、善良、勇敢、体恤……外在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可以千变万化甚至千奇百怪,但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没有太大不同。

从阮籍到王述,都可以算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典籍里记载的他们,从面貌看绝不是“一路人”。不过扒开这些“外在”,深入内里地看,又有多少不同呢?阮籍放诞,谢安高远,本质里不都是对人本质意义、精神世界的一种思索?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有着60亿人口的地球、14亿人口的中国,丰富多元才是一种底色。人与人的差异肯定是巨大的,不同的口味、喜好、观念,才会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谱系。

从今天的互联网看,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异,总能产生巨大的观点对撞。我倒是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幅漫画,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但人应该具有的特质,不外乎这么几种。我们对事物的分析、对他人的判断,事实上也该保持一种对底色的关注、对差异的包容。

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这个道理:我们大不相同,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我们也没那么多不同,人之为人的核心品质,是跨越时空的存在。

新时代青年做人时评

新时代的青年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发扬好家国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奋斗终生,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知识,坚持知行合一,并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丰富阅历、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承担起青年人的使命责任,为祖国腾飞奉献力量。

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

2020年高考语文新高考(海南)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ZM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题目中明确设置了语境即电视台邀请考生客串《中华地名》这一节目的主持人。请考生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上自己熟悉的地名,使题目完整后,按照主持的文体要求,完成一篇主持词。试题比较灵活,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考生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审题难度较低,考生可从家乡生活入手,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例如旅游胜地、文化古城等。通过调动记忆中存储的相关素材储备,对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ZM人物等进行筛查,对能唤起记忆与情感,或许是难忘的故事,又或有特殊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排序,选择较好入手的角度进行切入,由浅入深,挖掘该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写作时可以从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ZM人物等角度准备谋篇布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事物进行介绍,为避免千文一面雷同现象,选择材料时注意体现选材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文化自信的引领。 

本题为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在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 体式驱动:本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解说词,我们要明确该文体格式的要求。
  2. 内容驱动:从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进行考量。该题要求考生从熟悉的地名入手,介绍该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ZM人物等,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家乡文化或某一地域的热爱,书写地域文化内涵实质。例如,选择自己参观、旅游过的城市,例如选取地域为南京,自然景观上有秦淮河长江共同孕育这自古繁华之地,中山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人文景观上从南京城的历史渊源说起,六朝古都底蕴深厚,盛衰交替,在自然的永恒和人事代谢中,涌现出的人才恰恰是时代的缩影与转折。写出了《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的余光中先生,款款道出了“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步入江宁织造博物馆,你会联想到写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ZF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会想到《明朝那些事》的男主角明成祖朱棣奋斗传奇的一生,还会想到“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甚至会想到浦口火车站里曾经那个感人至深的《背影》。 
  3. 对象驱动:写作时要有写给谁的语境意识,考生需化作电视台主持人,带领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那么在语言上我们要避免口语化,在逻辑上需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或者并列,选取的人事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4、思维驱动:在写作时要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注意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在论述地域文化的现状与优势的同时,能否深入挖掘地域发展的弊端和不足,为地域发展献言献策,也是当代青年学子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 

【优秀范文】

01带你走近三亚

亲爱的观众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有幸客串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这次就让咱们一起走近美丽浪漫的三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一直在路上,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那么,三亚这个地名,你会想到什么,又会唤起你怎样的记忆与情感呢?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是春常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一首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一夜之间,唱响了大江南北。从此,很多人知道了三亚。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蓝天碧海,椰树婆娑,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又称“鹿城”,位于海南岛南端,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三亚陆地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26平方公里,海岸线263公里,有19个港湾、10个主要岛屿、11条独流入海的河流。2019年,三亚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3.4万,聚居了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

有人说,“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在三亚境内的落笔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三亚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又被称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

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LX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

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是国内WY一个可以同时领略热带雨林和海洋风光的城市。三亚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地处低纬度热带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长夏无冬,气候适宜,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64%,在中国大气环境质量PMDY,是全年避寒、消暑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新中国成立时,三亚还称崖县。因地理位置特殊,崖县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海防前线”,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崖城搬至三亚镇。彼时的三亚也只是个边陲小镇,主城区仅有一个港口、两条街道、一座电影院、一个菜市场。

美丽三亚,浪漫天涯。这是三亚近年来对外推广的一张旅游城市名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从一个边陲小渔村迈向国际滨海旅游之城,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三亚,正以从一种年轻态,从未有的自信彰显着人文魅力和发展强劲,笑迎送往着中外游客。

当前,琼州大地正吹响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号角。随着《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正式实施,将海南离岛旅客每人每年累计免税购物限额由3万元提高至10万元。此举引BL游客的购物热情,旅游+免税购物成为疫后海南旅游市场的ZD亮点。三亚正在政策红利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争当海南自贸港建设排头兵进发。

大大谈起海南,曾经引用苏东坡的诗句“云散明月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来形容海南的美。他说在海南可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是“何其幸福”。

碧海连天阔,琼崖处处春。没错,冬去春来,不论季节转换,三亚只有旅游的淡季和旺季,景致如初,如今已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和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中国有句传统俗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现实版的大东海和南山不老松,正在新时代的南海之滨,书写着动人如歌的故事。

这期《中华地名》节目走近三亚,就到此结束了。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希望给能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旅程,你看了,听了,心中是否早已向往了呢。

02你走近王佐故里

亲爱的观众朋们:

大家好。

欢迎您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杉杉。

走过许多地儿,访过一些人儿。有令你百转千回的西湖,那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美宜人;有给你安静恬淡的乌镇西栅,那是“风啊、水啊,一顶桥”的宁静与俊美;亦有那庄严肃穆的云冈石窟,让你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佛教文化的悲悯和惊叹佛像的雕刻所显示出的云岗文化。一个地名,就是一种符号,就是一种文化,它们会说话,向我们讲诉那上千年的一个又一个神秘而动人的故事。

而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个特别的地方,她就是我的故乡——透滩。我想和大家一起触摸历史脉搏,走近名人故里,去感受那些古老而鲜活的故事。

透滩,她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至今已穿过历史长河800载。可村里依然现有明晰的古迹:礼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训堂、透滩石桥、节孝坊等。2018年,她像一个闯入大众视野的勇敢的村丫头真正有了被熟知的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透滩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二年,她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了“首届海南十大文化名村”殊荣。

透滩,一个“村丫头”有了真名头。而这个“村丫头”距离临高县城以东有10公里,她的家却有280户人口,1560多口人。全村有上中下三个分部,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大的自然村落。这里宁静祥和,那棵大榕树下的热闹,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的结束。村边小路的野花野草,幽静小径上的不知名的果树,还有刻字模糊了的明代古门,水田边,小桥下的潺潺流水,还是日日夜夜地奔流不息着,仿佛在讲述着那个远了近了的透滩人的故事,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安石荆公曾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我说,好的风景不一定非要去远方找寻。故乡的风景就很好,寻得一妙处,坐在一隅,与故乡的一草一木对目交接,与先辈们有精神之往来,冥想,感受。故乡的人便有了精神的安放和寄托。就如每年的村里大聚会,她总是热情迎候每一个或远嫁,或求学,或谋出路的孩子回到她的怀抱。鸟倦知归途,人乏寻故园。她告诉自己的孩子:人只要有故乡,就不会觉得无根,无落。

然而透滩村能够走进大众的视野,被得知,闻名里外,还因为一个人——王佐。

王佐被称为“海南四绝”,与著绝丘浚、诗绝王佐、忠绝海瑞、书绝张岳崧齐名。于1428年生于临高透滩村的王佐,20岁就考中举人,先后曾任广东高州同知和江西临江府同知。为官在任时他主张先礼后兵,建议“开仓账济,遍访地方利害”,人惊为奇才;当乡试面试官时,他优选举人,反对科场弄权舞弊,深受好评;为官十多年不得升迁,同僚属吏,深为惋惜,但他毫不以为意。

然而王佐一生好学,晚年归家常与密友谈论诗文,优游山林,养花种草,著书自乐。七旬高龄跋涉琼州各地,遍访风土人物,广搜民俗掌故,修成《琼台外纪》一书,成为海南地方志的先行者。他的英名早已刻在中央国子监碑林上和编入中国名人辞典中。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打开王佐诗卷,他曾在诗词《塘园四景回文诗. 其一》中这样写道:“熙熙暖日映花娇,习习和风捲嫩蕉。时雨过空西望远,透滩滩水绿平桥。”那暖日,娇花,和风,嫩蕉,滩水,小平桥,将我们拉回了那个远了又近了的故乡。此刻,我读懂了王佐的人生故事。

“桐墩遥望在天涯,西顾桐乡是我家”。人,因为有了故乡才有了明确的坐标和方向;人也因为有了故乡才找到了回来的港湾和希望。

中华地名联系你我,中华地名牵动人心。感谢您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03带你走近赣州

亲爱的观众朋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了解赣州,走近赣州。

作为江西最南部的地级市赣州,看似名气不大,因为一条浩荡的赣江,从南至北,纵贯江西省,而赣州就因临江而得名。赣州地处赣江上游章贡两江的汇合处,赣州是赣江源头第一座大城市,也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城。

赣州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为铸造好红色之魂,近年来,赣州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着力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先后建成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一批苏区革命历史标志性建筑,直观地向人们展示赣州红色革命史全貌。

“一座赣州城,整部宋代史。”赣州在宋代是36大城市之一,城区境内荟萃了古城墙、古石窟、古窑址、古码头、古浮桥等宋代名胜古迹,素有 “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美誉。来到赣州,游客必去的景点就是古城墙。古城墙始建于汉代,千余年来,城墙在修缮、加固中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尤为珍贵的是, 在古城墙上保留着数以千计的带文字的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记载着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内容。赣州市建春门外的贡江上有一座古老的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浮桥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到现在仍然成为两岸居民的重要通道。

赣州是王阳明“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在赣南,赣南在他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里程。从赣南出去后,王阳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两广巡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在赣南完善,公开提出也在赣南。王阳明也在赣南留下深刻的影响。王阳明刚到赣南时,订立乡规民约,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学说。今天,赣州客家人普遍热情好客、知书讲礼,或许与当年王阳明的善政不无关系。

赣南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还拥有香港饮用水源地——东江的源头,有着优质的水资源。所以,赣南脐橙成为全球三大脐橙品牌,赣州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由于赣南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已得到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赣州,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章江和贡江滋养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幸福地劳作着。热情好客的赣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光临。

04带你走近杭州

这是一座文化的城市,也是一座智慧的城市,也是一座幸福的城市,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里还是一座信号特别强的城市,这就是杭州。

我们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一份独特的解读,去看这山河万里,去看这大千世界。山水灵秀,大美杭州,从西湖到西溪,从钱塘江到富春江,从灵隐古寺到宋城风情,一步一风景,一步一画卷,一步一卷诗,一步一文化,山水如图画,风景看杭州。

在历史长河当中,美丽杭州城承载着人文的价值,承载着华夏的精神,承载着时代向前的脉络。这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东方传统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5000年华夏文明在这里无限精彩,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传承悠远。这座城市,从山水风景到人文底蕴到文化传承,可圈可点,是风景当中的风景,人文当中的人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徜徉白公堤,遥想杭城千年前的美丽。杭州是一座诗意的城市,每一处亭台楼榭,都和名篇佳作相连,岁月浮沉,世事沧桑,只隐去了那些历史云烟,却让这座城市更添了文化的厚重积淀。

京杭大运河迤逦而来,至杭州慨然而止,也许是西湖的美驻足了它的长途跋涉。凭栏眺望这千年的流淌,也许只有运河才能理解杭州城的诉说。天下西湖,运河杭州,万千过往,都在这两岸烟火。

这个时代是对过去的一种继承,对未来的一种打开,在杭州,看风景,品人文,观历史,还要看到它的未来。时光越千年,今天看杭州,她更是一座智慧之城、希望之城和未来之城,是一座引领时代人文的城市。

相逢这个时代的光明,伴随这座城市,新一代杭州人,有胸怀,有高度,有格局,正在用更高的视野、更高的姿态、更强大的精神,创造智慧新杭州。幸福、祥和、温暖、善良的杭州人,见证着美丽杭州的向前,也见证着时代向前的链接和拓展,开创着自己对幸福的奋斗、创造、和视野。

生活是重新的发现,从历史的光芒中走来,融入这更加活泼的生活。走近杭州,看她的如画风景,品她的江南韵味,赏她的人文风貌,不要错过了解她的城市精神。作为新一线城市,她包容,她开放,她活力四射,迎接智慧未来,新杭州正在用创新书写着传奇。走在时代的最前端,杭州散发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自信气质。

不管生活多么忙,来杭州走一走吧。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华地名》,下期再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