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铜的共舞—湖北省博物馆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究竟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的文明,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告诉我们从何而来; 五千年的文明,创造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九大博物馆再次集结。

国家宝藏第二期节目的主角,是湖北省博物馆。

大湖之北,绝艳江城,楚文化独领FS数百年,欢迎来到荆楚文化宝库,湖北省博物馆。我是这里的看门人方勤。我们楚人的先祖是火神祝融,以火创造的文明点亮了荆楚大地的历史,24万余件历史遗存,就珍藏在我们日夜守护的这个神秘文化宝库中。火与铜的共舞,创造出诸多精美的礼器、兵器,我们相信,先祖祝融最终浴火而生,化为神鸟凤凰,飞登九天。奔流无息的时间长河,终将这每一刹那冲S成永恒,铭刻在这里。

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为每一件宝物寻找到一位诚心的守护人,演绎其动人的前世传奇,讲述一段赤诚的今生故事。

【一】越王勾践剑——段奕宏/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

越王勾践剑,在无数的利剑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第一剑”。不是因为它华丽的外表和高超的工艺,而是它陪伴勾践历尽沧桑、卧薪尝胆,见证了那段沧海沉浮的乱世春秋。一把绝世宝剑,凝聚天地灵气,彰显WZ气魄。它通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量只有875克,不足两瓶矿泉水的重量。不仅如此,它的含锡量约为16%到17%,剑身千年不朽,剑柄处有11道同心圆,距离仅为0.2毫米,和现代机床的技术相比也毫不逊色。目前出土的越王剑有很多把,但能证明是勾践的只此一把,这把越王勾践剑,劈开了春秋与战国。

[前世传奇]

春秋末年,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勾践屈身侍吴沦为天下笑柄。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然而复仇强国之路又何其是漫长艰辛。是再次屈尊与楚结盟,还是休养生息以自强。WZ之剑是终得出鞘展赫赫天威,还是锋芒尽收匿藏于乱世,若剑有灵,它必定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

剑有君王剑、诸侯剑、庶人剑,庶人剑是用来杀戮的,而君王剑是以天下为剑。我本就是一把君王剑,不出则以,若出则必须匡正诸侯,天下归服。然而这纵横捭阖的春秋乱世,早已是不见君王只见成败,我的王 勾践,现在就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现在也只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楚国人赞美我,他们说越国的宝剑天下第一,而我堪比湛卢,我很清楚,他们要的是我的王 勾践的尊严。

不献,我与越国子民同在,献,我远走楚国,

不献,是生是死皆卫WZ尊严,献,是荣是耻皆保百姓安宁,

勾践,我的王,无论你作何抉择,我就在这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的王,我看见了你的心,愿千年轮转,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重逢。

[今生故事]

越王勾践剑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强国梦的具体载体,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当中,剑的符号,它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的武器。它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另外它还有一种曲中带直、柔中带刚、能屈能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一直到楚国,通过这把剑讲述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风火火的历史场景。

越王勾践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也听了很多,但是我在想,这把“天下第一剑”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它心中的勾践,肯定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所以我选择演绎越王勾践剑。

以剑本身去发声,这可能是最真实也是最不真实的前世传奇了。

一定是勾践成就了这把剑,才能称之为“天下第一剑”,如果没有勾践的传奇故事,我们只认为这把剑工艺做得太美了。

我的工作是用科技的手段去解读文物的密码,越王勾践剑是很多考古人可望不可及的偶像,因为对于这个级别的文物来说,很难去再研究它,所以它的位置也没有办法撼动。作为新一代的考古人,能够为越王勾践剑做第二次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我从来不敢想的事情。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它们背后往往都隐藏了很多秘密,我们想要去唤醒它,用ZXJ的手段来听懂它要对我们说的话,越王勾践剑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在等我们,我们不能再让它等得更久。上天好像安排好了这一切,等待我们去观察它,现在正是研究、读懂它的ZJ时期。我用我最好的年华解读ZJ时期的国宝,非常荣幸、特别感动。

40年前兢兢业业的学者为我们检测了越王勾践剑,结果震撼了整个学术界。40年后,江博士通过科技的手段,带领我们进入越王勾践剑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剑身金属组织树枝晶星罗棋布,宛若星盘,菱形纹褪去的黑色表面,显露银色的光芒。我们探索着勾践剑无与伦比的浩瀚风景,也探索着先人无与伦比的智慧,这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赋予我们的机遇,让我们能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国宝,窥见历史。

守护越王勾践剑,守护历史,守护中国剑魂!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撒贝宁/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振裕/武汉公安局青年汉警

拿到一件文物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跟古人对话,此时此刻,好像真的一下子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和这个叫“喜”的官员突然一下面对面了,这真的是一份太难得的缘分。通过研究秦简中的法律,我们就能知道,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人和社会的关系,从古到今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千年竹简,见证华夏统一。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考古学家在一座秦代墓葬里发现了竹简,不是一枚两枚,不是只言片语,是1155枚,震惊世界。这座秦代墓葬的主人叫“喜”,他是秦国的一个基层官吏。每次一看到这些竹简,我就在脑补这样的画面:两千多年前,就在秦始皇即将完成它一统中国的大业的时候,在湖北云梦这个地方,有一个基层的官吏,每天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在筷子一样粗的竹简上,仔细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他当天的工作记录。这一写就是几十年,写了四万多字,其实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 身处于一个大时代,那是ZGDY次意义上的真正的统一。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勤勉,因为他的敬业,使得我们今天的人有幸能够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和帝国崛起。每次想到这样的故事,真的是让我心生感慨,万般敬佩。

[前世传奇]

像您这样把几千条法律条文全都背下来能有什么用?能富国强兵吗?咱们大秦能统一天下吗?

我常听有人这样问我,尔等区区官吏,既不重拥兵权又不坐拥天下,辛辛苦苦为什么?别忘了,各国战乱,生灵涂炭,一个帝国的崛起正是为了让天下苍生得以休养生息,而崛起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些区区官吏。一枚竹简或许容易折断,但是当它们串在一起,就能聚集起强大的能量,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设郡县、统一度量。本官我抄下的这千百条律例,其实是因为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们正在改变秦国,正在改变天下苍生的命运。放心吧,我们终有一死,而这些竹简也必将会腐朽,但是,这些律令背后的精神,一定会延绵后世千年。

[今生故事]

云梦秦简体量之大,从弘扬中国文化包括书法文书方面,它应该称得上是秦代的百科全书。

人的一生当中很难碰到这样的幸运,能和一件国宝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了解它的前世,讲述它的今生。“喜”只是一个基层官吏,他特别巧合的刚好跨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的前后那几十年里。每天,就抄写他那些秦代的法律规定,他的工作内容。一辈子,几十年,一个这样用心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他是那个大时代里的一个最鲜活的但又是最小的注脚。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的做好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陈教授的一生,不断地与奇迹相遇。这双眼见证过越王勾践剑出鞘时的锋芒,两千年一遇绝无仅有;这只手温柔地拂去了云梦秦简的尘埃,澄清了历史将真相揭开;他的双脚一步一步走过许多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他的身影伏案桌前在一个又一个夏秋冬春不曾停歇。七十八年的漫漫人生,他与湖北考古事业紧紧相连,请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二十世纪知名考古学家陈振裕。

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内心坚守着公平、正义,维护着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平安,所以在这里给今天的当代的这些年轻的“喜”们鼓掌。

我们要感谢陈教授,感谢武汉市英姿飒爽的青年警察们,你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延续着云梦秦简的生活轨迹和生命轨迹,让国宝和国宝蕴含的人文价值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身边,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守护人。

守护云梦睡虎地秦简,守护历史,守护律法初心。

【三】曾侯乙编钟——王刚/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印记,我喜欢透过它们去触摸历史的厚度、温度,曾侯乙编钟我仰慕已久,但却从未亲眼见过,这些古老的音符中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主人是谁,背后是怎样的国家,除了奏乐,还有什么作用,我要去寻找答案。

任何语言在它的面前都显得贫乏,你站在那里,就跟2400多年前的那些人来进行对话,跟曾侯乙在对话,那是什么感觉,就是时空的交汇,我想这大概就是文物的魅力吧。千古编钟,让世界聆听中国。

1978年,考古工作人员打开曾侯乙墓室的第一块盖板之后,映入眼帘的,不是墓室,而是一大片浑水,就在这时,一只颜色红艳造型优美的无头小木鸭扑通一声,浮出了水面,而它腹部的那幅漆画,画中乐人们正在敲击着乐器,就是我们今天要守护的国宝曾侯乙编钟。考古人员用墓葬的长棍,按照图式样子再次敲击,沉睡千年后的曾侯乙编钟,终于发出了震惊世界的第一声。

[前世传奇]

这全套编钟,都是一钟双音。两音一正一侧共存于一钟之上,互不干扰,和谐共存,钟尚能如此,国与国又何尝不可呢?一颗钟的声音如此动听,若这60多枚编钟齐奏,那定是磅礴的盛世乐章。

[今生故事]

曾侯乙编钟总重量2567公斤,上层叫钮钟,中下层叫甬钟还有正中间叫镈钟,全套编钟12个半音齐全,正面敲出来的叫正鼓音,侧面敲出来的叫侧鼓音。在全国众多出土的编钟里,这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套,它的铸造非常精美,保存得也是非常完好,它的音乐性能非常完美,我们现在就是用它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都是可以的。编钟上面有很多的铭文,是当时关于音乐文化的备忘录,我们学习历史讲古代的礼乐文化,古代出土的青铜器,曾侯乙编钟是必不可少的,是永远绕不过去的,而且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的音乐文物当中,曾侯乙编钟的规模、工艺、蕴含的一些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名列前茅的。音乐是无国界的,作为音乐类文物的代表性器物,曾侯乙编钟演奏起来铿锵有力、绵绵不绝。我觉得这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具体践行,于当今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曾侯乙编钟是非常完善的一套编钟,它保留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当年的孔老夫子就说礼崩乐坏,他看到了那个颓势,但是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曾侯乙的编钟,为我们还原礼乐中国,还有这个乐器奏响的是一个和谐乐章,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

编钟是国宝,不能轻易演奏。出土至今,曾侯乙编钟只演奏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编钟出土后三个月,恰逢建军节,曾侯乙编钟第一次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又浪漫的千古绝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编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第二次奏响,各国驻华使节都为之倾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编钟第三次被敲响,沉睡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场面壮美。而敲响编钟第一声的人,就是谭军。他为古老的编钟设计出了新时代的钟槌,他用一把竹S唤醒了编钟的响器之魂。一首《交响曲1997–天、地、人》将泱泱大国的气度传向了世界。

钟槌的研究,古人是以八种自然材质开始,所发出来的声音也讲的是天人合一,自然合一,人景合一,最后天籁合一。大家常说编钟很古老,但是我们想要重新定义编钟。编钟可以很吵,编钟也可以很美,编钟同时也可以很酷。就像佛跳墙一样,编钟就好像浓汤,八音就好像佛跳墙里的所有食材;编钟像刀削面,像熊猫,像父亲的怀抱一样温暖、宽广,请大家不要害怕,编钟不会咬人,它其实好听到爆炸。编钟的声音特别有灵性,可以贯穿到你的心里。在我心里一直认为编钟是活的,虽然看到的是就像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但是当我们真正把它敲响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存在于传说当中的非常浑然天成的声音。在国外演奏的时候,底下的观众是目瞪口呆的,然后纷纷上台与编钟合影,他们很难想象到在中国2400多年前,能有这样的“神器”。在那个时候,我就充分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给我们所带来的自信和骄傲。我们诠释了编钟的声音,但同时我们在演奏编钟的时候,编钟也升华了我们,所以我觉得演奏编钟既是我们的一种荣誉,也是我们的一种骄傲。

我们常说,我们要文化自信,我们要增加民族自豪感,看到了吗,听到了吗,这就是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软实力。我们经常给我们的学生讲,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么我们今天开设编钟这个课程,除了增强民族自信以外,主要是对我们的德育的培养,让大家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了解到我们编钟的历史,来真正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能坚持这样的事业是功德无量,谢谢乐团的孩子们,你们投身的这门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血脉中蓝惨的一笔,就指着你们代代传扬了,看到你们,(曾侯)乙就放心了。谢谢你们。

守护曾侯乙编钟,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正音。 【湖北省博物馆挑选的三件文物,它们承载的精神仍然规范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越王勾践剑是古代君子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曾侯乙编钟历经两千多年,其代表了周代礼乐制度,也一直影响至今。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秦人律令,具有古代中国高度的契约精神,成为那个时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基石。这三件文物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对情与法的独特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十三亿人的每一份子都应该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