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文明定鼎天下—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字整理时,有部分删减、整理、编辑。属个人喜好,供个人收藏。)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而文物还原其真貌、传承其文明、留住其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国家宝藏第四期节目的主角,是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170万件(套)展品,十八件(套)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的剖面。传说陕西省的地图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兵马俑,三千多年来,与秦始皇不离左右。成王败寇,时代更迭,又一盛世崛起,一个更加金灿灿的大唐,万国来朝。十三朝古都明珠华夏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皆定格于此。然而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跨越百万年的文物馆藏而言,它们只是冰山一角。

【一】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马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

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会在书本中、电影中了解唐朝是一个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当我走入何家村遗宝展厅,从这个不起眼的陶翁开始,我对大唐有了新的认知。唐朝人横刀立马,豪迈洒脱,能征服他们的却是娇滴滴的香气,无论男女都酷爱香料。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存在印证了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真容的一角,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通过它变得真实可辨。这枚精美的银香囊,与丝绣质的香囊不一样。它是一件来自盛唐的金银器,葡萄缠枝,花鸟相依,更神奇的是,无论如何地晃动,香料始终不会洒落,是芬香馥郁盛世大唐的真实见证。香气四溢绕悬梁,梦回千年见盛唐。

[前世传奇]

《长恨歌》颂: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犹如这精美的银香囊,经历千百年从未消淡,越发浓郁。

合着霓裳羽衣曲,我跳了一支舞,这是三郎你,赐予我金觞,你还亲自赐给了我这个香囊,助我舞珮,亲沐君恩透体香。在马嵬坡,我与三郎分隔两世,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陪我到最后的,看来只有你(香囊)了。

一年之后,唐明皇得以重返长安,因难忘杨贵妃,密令亲信返回马嵬坡,替其收尸,却只得九字: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今生故事]

唐玄宗和杨贵妃关于香囊的故事,在历史上是有真实记载的,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上千件金银器中的一件,雕刻的艺术和形式带有古丝绸之路的风格,香囊是丝路芬芳的象征。葡萄当时是从西域传到中国来的,而香囊里面陀螺仪的技术,非常有科技含量,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去的,近代用于航海。香囊虽小,但它真正是古丝路文明共荣的一个缩影。当我看到这枚银香囊的时候,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像是站在了汪洋大海的面前,这就是文物的价值与魅力。文物不是古董,文物活在我们当下。

1970年10月5日,这件文物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直径不到五公分,厚度不足两毫米,花纹最细的地方不足一毫米,当时人们称它为“熏球”。十七年后,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的发现,出土的物帐碑上记载“香囊二枚”,因此它的真实名字——香囊,浮出水面。齐东方教授以此为契机,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文献记载都与香囊有关:白居易“暖手小香囊”证明香囊有温度;《孔雀东南飞》“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说明香囊有一定重量;文献《一切经音义》“妃后贵人之所用也”体现使用人群;《旧唐书》安史之乱以后,那句“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等等,因此考古学家第一次将杨贵妃与香囊联系在了一起,解了千古之谜,在考古界掀起了巨浪。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行万里路对于考古学来说是必须的,我们要到各种地方去寻找、发现古代的遗址,需要走很多别人走不了的路,到常人去不了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通过一个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何家村到现在为止仍然属于唐代考古百年来重要的发现之一,对于中国考古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决一道难题、一个猜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耗费进去,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你只要对它感兴趣了,自然就会很高兴地去做。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辈子干你想干的事。在考古研究的道路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考古世界里畅游,比原地活着更有趣。——齐东方

“我常常想起我们曾经生活的那个时期,那是一个开放浪漫的好年代。我们是一个大家族:有走到哪里都是颜值担当的兽首玛瑙杯,有娇小精致的赤金走龙,还有贵气十足的金开元通宝们。我们的家人身影遍布在大唐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我们被藏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突如其来的阳光唤醒了我们,从此,我和我的大家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何家村遗宝。我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我们带着盛唐风采款款而来。”2004年5月,何家村遗宝中所有ZJ代表性的器物在北京大学SC全面地向公众展示。

透过一个古老的物件,见到的是一个人群,一个社会时代。包括香囊在内的每一件何家村遗宝都是观察大唐盛世的一个窗口。鸳鸯莲瓣纹金碗体现了唐朝金器錾刻工艺的JZ;狩猎纹高足银杯的器形是外来的,水晶八曲长杯的造型与古代伊朗有关,反映出唐朝和外国文化的交流;舞马衔杯银壶的纹样描画出了大唐宫廷皇帝过生日时的场景;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日本古代和同开宝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感兴趣,和年龄、职业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欣赏它,通过我们的想象,我们就能够透过一件器物,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透过整个何家村这批器物,我们能够看到千年前的大唐自信、乐观、开放。所以我们有一个习惯,提起唐朝中国人都会很自豪,我们叫它大唐盛世。真要是有人问,大唐盛世怎么个盛法,那么这枚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以及千余件何家村遗宝就是绝美的物证。正是齐教授以及所有考古人的严谨执着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清晰模样。它是有气味的,香囊证明了大唐盛世是芬芳四溢;它是有颜色的,整个何家村遗宝证明了大唐是金灿灿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更多的文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

守护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守护历史,守护丝路芬芳。

【二】杜虎符——刘奕君/上海交通大学密码学教授刘胜利

杜虎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专门用作调遣杜县一地的兵将,有了它调兵遣将不在话下,无它,除非王亲自驾临,否则无人听命。现存世的秦代虎符,仅有三枚,杜虎符它各分其半,右半在君王之手,左半存于杜县军事长官,如若征调五十人以上的士兵,必须合符才可行军令。虎符内侧带有榫卯,合符之后严丝合缝,合二为一。长不过十公分的小小虎符,牵动战场风云。代表忠诚、信任和责任。(PS:符合一词源于虎符,两片符如果对上了叫做“符合”。)

[前世传奇]

大秦军令只认虎符不认将,小人入伍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认虎符,不见虎符,誓不发兵。藐视虎符无异于藐视秦王。

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之后,鼓励军功,很多下层百姓通过建立军功,把秦国真正地推向了强大。在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征战非常频繁,军队不能脱离君主的控制,虎符就是从上到下、从君王到将领相互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工具,它在秦国军事战争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身有铭文四十个字,通过“右在君,左在杜”六字可以断定这件杜虎符是秦惠文王时期铸造的一件文物(秦国只有秦惠文王称过君)。

如果用一首诗形容虎符的前世传奇,《诗经·秦风·无衣》最为恰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今生故事]

RSA大会它是密码学界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2010年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信息安全大会,它属于RSA大会的一个分支,以中国的虎符作为它的标志。因为虎符是中国古代对密码学认证的一种朴素追求。我拥有了虎符,我就可以认证我的身份。虎符的精神贯穿于我们的生活,没有另一半,谁也解不开。密在其中,符兆相合——刘胜利。

刘教授研究的就是虎符中所体现的信息安全的智慧,为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密码学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分为两个领域,一是认证,例如银行卡U盾、手机指纹解锁、门禁中的S脸和虹膜。二是保密,例如旅行箱上的密码锁、银行保险柜以及电子文档加密等等。虎符可以说是密码学的鼻祖,当代密码学的认证原理传承着虎符的精神,例如用口令对电脑进行开机解锁,给电脑设置一个开机密码相当于铸造了虎符的左半边,当输入开机密码时相当于是虎符的右半边。

古人是很有智慧的,除了发明了虎符这种认证工具,也发明了加密的工具,比如文字密码。情报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有共享的密码本,密码本是解密的钥匙,发送方根据密码本把军事情报嵌入到一封普通的信中,接收方对照密码本进行破译。文字密码在现代密码学里被称作隐写术。如今很多人都在研究隐写术,比如在电子图片、音频、视频中嵌入和传递更多的秘密信息。

除了虎符,古人还用过鱼符,唐朝唐高祖李渊将虎符改成了鱼符,鱼符最初是调兵遣将的一个工具,后演化成官员的身份证。鱼符的中缝处刻有“合同”两个字,每一半鱼符只有一半的字,合在一起才会出现合同两个字。如今我们签署合同时中缝盖章,双方各执一份,这种契约就是合同,也是“合同”一词的由来。到了武则天时代,鱼符改为龟符,也是官员的身份证,根据官位的高低分为金龟袋、银龟袋、铜龟袋,这也是李商隐的诗“无端嫁得金龟婿”的由来。合同,金龟婿,这些词在现代都还在使用,可见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虎符告诉我们从古至今千百年来,我们追求信息安全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如今我们在信息安全领域已经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就,自从2010年以来,我们国家密码管理局,陆续发布了SM算法系列,这个系列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家密码算法系列,俗称国密算法。国密算法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对国外算法的依赖,并且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到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一些信息系统中,例如SM1是分组加密算法,SM2是公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字算法,SM3是HASH函数算法等等。SM2算法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银行系统、证券金融系统等等;SM4算法可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SM7算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类IC卡、门禁卡中,使我们每人都可以手持一张虎符,来认证我们的身份。

守护杜虎符,守护历史,守护安国之信。

【三】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郭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

如此近距离的站在这幅壁画面前,感觉真是太震撼了,它就是唐朝皇族生活最真实的图像记忆,谁说一千多年以前没有照片,它不就在眼前么,看到壁画就仿佛触碰到真实的历史。千年之前人们的样子,建筑的样子,近在咫尺,千年之后,它依然闪着光。

《阙楼仪仗图》这组壁画的主人是唐朝懿德太子李重润,全图左右分青龙和白虎来引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近六百幅墓道壁画中ZJ皇家气势的一组了。三出阙楼,一座母阙,两座子阙,巍峨高耸。三军仪仗,步兵、骑兵、车马队,一百九十六人昂首以待。它是大唐盛世最真实的图像记忆。

[前世传奇]

大唐的诗人喜欢在酒肆的墙上写诗,来了兴致要壶酒,诗兴大发,马上就写,这叫诗板,就是朋友圈。还有诗瓢,把诗藏到葫芦里,放到江河湖海里,任由自己的心血走遍天涯海角,就是漂流瓶。鸿胪寺前,外国人很多,有新罗人、拂菻人,还有大金辂车和马队。到了进贡季,外国使节都到这里,但是要等皇帝的马球队的车走过去以后他们才能过去,所以都堵在这里了,就是交通管制。全城的好车好马都在这里,就是长安车展。长安人必去的最刺激的地方是看胡姬跳胡旋舞。含元殿广场,站在高高的阙楼之上,长安城一览无余,壮观非常。长安城必去景点排行第一名是皇家出朝的场景,这是最有大唐风范的必胜景象。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今生故事]

诗板与诗瓢在大唐是真实存在的,当时人们写了很多诗,在公共空间的一堵墙上面,作为诗墙。但由于诗墙是固定的,人们逐渐改为在一小块一小块的木板上写诗,写完再挂上去就变成了诗板。而诗瓢就是把诗放在葫芦里,传说放在溪流里,别人就会捡到那首诗,就像是今天的朋友圈和漂流瓶。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会,可以说是当时世界ZD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了一百八十五万,流动人口五十多万,包括各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的僧人,充分表明了长安的国际地位。大唐时期有很多使节,朝贡使从国外到大唐来,大唐为了表示天朝帝国的气魄,包吃包住包旅费,走时还要馈赠礼物,这些礼物不会比使节送来的礼物少,甚至更多。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这些方面的交流非常丰富,特别是长安城当时有东市、西市,就是为了贸易交流繁荣。所以《阙楼仪仗图》的发现和保存对我们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对我们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作用。

壁画修复像是一场外科手术,只不过“病人”不会动,每一刀都触及历史,每一刀都如履薄冰。壁画修复师需要一双巧手,更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修复这件事,没有时间上限。修复的原则是远看一致,近看有别。修复工作不仅是还原壁画,更是还原了一个故事、一个时代的风貌,甚至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是一种责任,是对国家宝藏永恒的守护。

回廊、梁柱、斗拱、挑檐、鸱尾,木构为骨,碣瓦为盖,千年的时光在这里凝结,与钢筋水泥共生的它们,赋予了这个时代新的生命力。而它们的背后,有着一位共同的建筑师。一辈子,一座城,她从此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扎根于祖国西北半个世纪,她让大唐风韵重新流淌在西安的街头巷尾。她营造了这座古都,这座古都也营造了她。大唐气象建筑师——张锦秋。

阙楼是唐代长安城皇家宫殿建筑里的重要组成,端庄且雍容华贵。由张锦秋老师主持设计的大唐芙蓉园,其大门两边的三出阙展现了唐代的恢弘气势。上海世博会大明宫展览馆的设计由张锦秋老师负责,用“冰山一角,以小见大”的手法,复原了含元殿的三出阙,木质斗拱榫卯结构的传统唐风建筑在上海世博会原样建起,用960平方米展示了占地3.7公顷的大明宫的风貌。用唐风汉韵的建筑风格,为西安城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DYWE的名片。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镌刻了苦难、抗争和辉煌。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彰显了质朴、优雅、灵动、豪气。中国传统建筑是建筑人文化自信的根基。从事建筑行业几十年,总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并且从中感悟到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护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就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阙楼仪仗图》如果没有出土,那么我们看不到修复团的年轻人从师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如果没有修复,张锦秋老师就看不到《阙楼仪仗图》,那么三出阙也不会给张老师更多的灵感,这就是不仅让文物留下来,更让文物活起来。

守护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守护历史,守护盛世威仪。 【陕西历史博物馆从170万件馆藏中挑选出这三件文物,是因为它们充分体现了陕西在古代中国王朝社会由发展到鼎盛历程中的核心地位。杜虎符承载了秦人和当时华夏文明独步天下的军事智慧和缜密的周详的国家动员机制,它们铸造了秦汉时期阳刚威武厚重深沉的民族品格,预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昭昭天命。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则从不同的方面再现了海纳百川、开放自信的盛唐气象,一方面是皇家生活的高贵雍容,一方面则是唐朝面向世界、万国来朝的场景再现。这三件文物,一头一尾,起点是秦风的感慨悲壮,终曲是唐韵的博大深邃,同时也是两个伟大时代留给后人最直观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我们曾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未来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