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个城市,以它为圆心,以两千五百公里为半径画圆,中国大陆板块基本上都能被画进这个大圆里,这个城市就是兰州。两千多年前,西汉大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就是从兰州踏上了浩荡征程。黄沙漫漫,却永远遮挡不住岁月的光辉,其中的珍宝与记忆都珍藏在本期主角甘肃省博物馆中。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祁连山冰雪孕育出大片富饶的绿洲和草原,奔腾的天马支撑起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梦想。六万年前人类在此栖息,创造社会文明,从研究彩陶的那一天起我就在想,几千年前,先人所仰望的星空会是怎样的世界?汗血天马征服黄金通道,开启汉唐丝路文明,踏响盛世梵音。西北的风沙吹响河西走廊悠扬千年的驼铃,信仰的风在此穿过,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生命、文明因为祁连山和黄河的滋养得以繁衍。

【一】铜奔马——黄轩/中国人民JFJ海军军事专家张军社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对于从小在兰州长大的我来说,这里的天和地都是无垠的,今天有幸回到家乡,就是为了这无垠天地里的一匹骏马。在这组庞大的仪仗队中,铜奔马真可谓是一匹特立独行的马,它摆脱重力,扶摇而上,像是爆发出了全身力量,却又仿佛闲庭信步。我想,对于那个时代、那片土地的人来说,马或许真的能改变一切吧。如今,这匹骏马不仅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图形,它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匹踏燕而飞的天马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全世界的人在看到它第一眼时就被折服?它背后那个强大的王朝,与它又有着怎样的家国故事?

“龙雀蟠蜿,天马半汗”,中国人自古喜欢马,而它是中国人ZA的一匹,铜奔马一经出现便惊艳四座,昂首嘶鸣,长尾飘舞,三足腾空,头微左顾,飒沓如流星,飞鸟惊回顾。有人说,大汉王朝始于汉武帝天马之歌的时代,终于马踏飞燕凝固的那个瞬间,就是这匹天马,撑起了那个辉煌时代的半壁江山。

[前世传奇]

铜奔马的前世传奇,就发生在东汉后期,公元160年,河西走廊之上不见商旅,不闻驼铃,昔日威风凛凛的张掖人口骤减,连一县之长都消失了踪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十五岁从军,八十归来,家里的人都死光了,连个坟头都找不着,与其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得了。您就可怜可怜我,让我去吧。

˙可您都八十岁了……

˙老马尚能识途,更何况我这六十五年的老兵。

˙县长,家里的人死的死散的散,余我一人无依无靠,我要上战场替他们报仇。我年纪小不引人注意,可以帮忙刺探军情。

˙大汉的男儿千千万,就算再缺人,也不能让你们一老一小上战场啊。

˙汉羌之战已经打了一百多年了,河西的血从未干过,你也看到了,有多少人失去了父亲、丈夫和儿子。我这一去,生死难料,与其……

˙与其如此,还不如另择良人是不是?你以为你的这些想法我不知吗?

˙既然知道,就该早作打算。

˙你不是总说大汉的天马可行空踏龙雀,可破敌佑河西吗?我相信你定然能安然归来。

˙可是此战不知何时才归,或许夫人日复一日等我三五十年,最终只等得一具枯骨。

˙可若他日你凯旋归来,却发现孤坟一片,荒草丛生,你连家都找不到该怎么办呢?天马是你们的神,可龙雀却是我的神,我相信它一定能带着你们和天马平安归来,我要守着这个家等你回来。

˙我们一定会像赵充国将军一样,平定羌乱,今日应了你们上了战场,可他日,并不能保证你们活着回来。天马护佑我张掖将士!

˙天马来径万里兮奔漠外

天马来为君将兮奋死战

天马来铄王师兮越关山

天马来熙汉家兮振天开

九年后

˙夫人,羌人投降了,汉羌终于不用再打仗了!

˙九年了,你终于要回来了吗?

1969年,铜奔马出土于雷台张君与妻子的合葬墓,透过铜奔马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那场长达一个世纪的对抗中,无数将士的热血染红了河西走廊,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凭谁问,古来征战几人回?

武威雷台汉墓在1969年被发现,出土了一百多件铜车马、武士仪仗俑,一只罕见的铜奔马震惊了世界,根据墓里出土文物的铭文和印章,我们得知墓主人姓张,曾经做过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作为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天马、飞马,我们现在统一称为铜奔马。

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到了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这一路上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这样一条通道上,能够传颂着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为什么当我们一看到铜奔马,就能想到雄赳赳的铁血大汉?因为这一匹骏马的背后饱含着我们华夏将士守卫疆土的壮志豪情,而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壮志不改,始终一往无前。

汉代初年国力薄弱,汉武帝到西域求取良马培育一只强大的军队,才有了一个鼎盛的大汉王朝。铜奔马是大汉军事强盛的象征,航母是现代最强大的综HZ战平台,如果说汉代到西域求取良马是历尽艰辛,那我们获得航母的历程更加历经艰辛。人民海军在七十年里,凭借着守卫国土的志气,才从一穷二白走到了今天,我们拥有了航母,可以使我们的海军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人民。良马在汉代是士兵的梦,航母在现代是海军的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铜奔马为我们凝固了一个强悍的时代,千年来不变的是我们保家卫国的情怀。

[今生故事]

当我踏上河西走廊,了解到汉代那一段恢弘的历史后,我发现中国海军的发展过程和在汉代求取良马的艰辛旅程是如此相似,西汉初年,国力薄弱,因为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人们只能忍辱负重,以和亲之策求得边境的安宁。古代出征打仗,战马的优劣和数量的多少往往决定这一场战争是否能打胜,寻得良马就是大汉的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国家,我们以为守护住陆地疆域就是守住了我们的家园,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守卫陆地疆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海洋大国,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强大的海防,才能守卫国土安宁。我们海军的航母圆梦之路走得非常不易,1950年的时候,我们的海军司令肖劲光去刘公岛进行考察,他居然只能乘坐向渔民租来的小渔船过海,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大家的心,在当时,就连拥有一艘自己的驱逐舰都是梦想。

从七十年代开始,刘华清将军主持完成了新ZGDY份建造航母的论证报告,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美方表达了开展军事交流HZ的意愿,1980年,时任JFJ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带领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美,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航空母舰,虽然当时美国海军的接待是比较隆重的,但是涉及到核心的技术和装备仍然还是有所保留。当时已经64岁的刘华清将军只能掂起脚远望对方航母舰载设备的细节而不能靠近,建设强大海军、发展航空母舰是这位老人一生的梦想。

航母上上下下一共有十几层,但当时刘华清将军坚持一层一层地爬到每一个地方去参观考察,用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连续参观了三艘美国主力军舰,这张照片就是他在参观最后一艘航母时拍摄的。这张照片让我们心里有点酸酸的,这可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海军司令员,走过了那么多不容易的路,我们终于能研制自己的航母了。

当年的大汉王朝地处中原,只得靠引进良马来改善马种,我们自己没有航母,这艘航母的前身也是我们从国外引进过来的半成品,然而改善良马比较容易,这个半成品却是一个没有任何设备根本无法使用的空壳,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空壳在海洋上走起来呢?这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摸索,我记得有一年我们的研制专家们遇上了五十年不遇的严寒,航母研制工作被耽误了很长时间,为了尽快让航母交付使用,建造者们只用了十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十个月的工作量。在2012年9月25日,我国的第一艘航母终于建成,交付海军使用,并正式命名为“辽宁舰”,在2012年11月23日,我们航母的舰载机歼-15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起降,这也标志着我们的航母真正开始投入使用。

为了这一天,我们几代海军人等了六十多年,但是在喜悦中还有泪水,就在舰载机歼-15成功起降之后的第二天,曾经担任舰载机工程总指挥的罗阳同志因为过度的疲劳,在工作岗位上不幸以身殉职,而为航母奔波了一生的很多海军人却终究没能踏上祖国航母的甲板。

我曾参观过其他国家的航母,当时我非常希望我们早日拥有自己的航母,当我站在我们自己的航母上的时候,我感到心情非常非常的激动,我们中国海军几代人梦想成真了,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感到非常的自豪。

我们骄傲的背后,不仅仅有航空母舰建造者为它挥洒汗水,海军飞行员也在一次次征服海洋,舰载机每一次帅气的起降,其实都是刀尖上的舞蹈。现代航母技术门槛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舰载机的起降,这就是我们辽宁舰的甲板,它的前端是一个上翘14的斜坡,大家看着这个斜坡感觉坡度不大,但是因为航母甲板跑道的长度只有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舰载机必须以极快的速度滑跑才能起飞,所以在舰载机飞行员眼里,飞越这个斜坡感觉就像飞越一堵墙一样。舰载机的降落就更难,我们航母的后甲板上有四道拦阻索,就好比舰载机的缰绳,舰载机必须准确地钩住其中一条阻拦索才能安全降落,从确定阻拦着舰到挂锁只有短短五秒钟的时间,如果没有钩住阻拦索,它就必须再次起飞,否则就会滑出甲板掉到大海里。

海军飞行员的一次次飞行,要做的不仅是征服大海,更是征服天空、征服自己。

有一次我问到我们的飞行员,他是如何顶住这样的压力来完成每一次飞行的?他告诉我说,当我看到白云在我身边飘荡,当我看到海面波光粼粼,我觉得我是幸福的,除了我们可能没有人能和祖国的天、祖国的海这么亲密,当我看到海面上那个巴掌大小的航母时,我知道祖国在等我。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中国军人的生命永远属于祖国和人民。

即便是求得良马,如果没有驾驭它的骑士,这也只是一匹马而已;航母只是一艘巨船,只有我们英勇无畏的海军踏上甲板,它才变成守卫我们海疆的钢铁长城。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国产航母001A型航空母舰下水。今年是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正是因为一代代海军人的努力,才有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我们未来的航母一定会更好,因为我们的航母背后,有一群勤于钻研的航母研制者,有一群忘我奉献的航母建造者,更有着英勇无畏的人民海军。

一座铜奔马飞驰古今,凝聚了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古往今来,华夏儿女守护故土疆土的初心不变、深情不改。丝绸之路上,归燕来兮,马蹄声声;深蓝浩瀚里,风帆翼翼,我们对安定与和平的希冀也将一往无前。

我们志愿守护铜奔马,守护历史,守护铁马山河。

【二】驿使图画像砖——杜淳/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

自古至今,邮驿被称为“国之血脉”,中国也是世界上驿传最早的国家。曾经驿卒飞驰的驿道都已湮灭在岁月中,画像砖的色彩却从未消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许是从魏晋出发,为我们送来远古的讯息。

在甘肃嘉峪关,千山皓雪,万里黄沙,魏晋壁画墓就坐落于此,我们今天挑选的这块画像砖,寥寥数笔就传神地刻画出一千六百多年前西北边疆邮驿情形。一位驿使头戴黑帻,身穿右襟宽袖衣,足蹬长靴,手持凭信。砖上特意没有画出他的嘴,据说是为了表明昔日驿传的守口如瓶,只见驿马四蹄腾空,驿使稳坐马背,他为何跃马疾驰,又恪守着什么样不能说的秘密?

[前世传奇]

驿使图画像砖的前世传奇发生在西晋时期的凉州地区。战乱频发,豪门贵族垄断,官营邮驿不堪重负,私营客舍发展起来,成为往来商贸、百姓生活的新选择。民间称其为逆旅。一名粟特商人康巴拉住进了凉州一家逆旅,想走走不了,眼看着商货一天天贬值,商人心急如焚,束手无策。

˙当年的信件,有打仗官兵家属,朝廷公文,还有一封军情密函。当年劫镖,致使多人家毁人亡、亲人失联,我罪孽深重,后来我立誓开逆旅,无论如何也要将老信送回家。逆旅,你们可知道,逆为何意?是迎,迎接的迎,天下不太平,朝廷在打仗,老百姓要讨生活,一出家门,一切皆与归家的方向相逆而行。八年来,我守着这间逆旅,打探消息,希望能还上当年欠的债,迎那些出门在外的人,欠的终有一天是要还的。

一千六百多年后,嘉峪关魏晋墓被打开,现世的七百六十余块墓室壁砖上绘满乱世偏安生活万象,而驿使图画像砖飞马当先,它将送达的不仅是守望疆土的军情,还有寻常百姓对平凡生活厚厚的寄托。

过所是古代政府为流动人口与入镜外来人员发放的一种通行证,避免偷漏税、逃逸、非法走私、拐卖人口等不法行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是也不乏繁荣稳定的阶段,这时候人口的流动相对增加,商贸活动也从未停止,亲人之间的思念会随着分开时日的增加而弥生,这时唯有书信能够解思愁。

1982年,邮电部以驿使图为原型,发行了一枚面值一元的小型章纪念邮票,1995年驿使图又代言邮政储蓄绿卡,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今生故事]

中国古人常说:“家书抵万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永恒的需求,在古代,我们是通过驿站来传递消息,而今天,移动通信是通过基站发射信号,让我们在瞬息之间联系到千里之外的朋友。今天的通信人虽然不用再跑马传书送信,但每一座基站的建立,都凝结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从2003年开始,我们国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几千米海拔的施工现场,没有电没有路,通信人都是靠肩挑背扛把设备运上去,有了通信的覆盖,孩子可以跟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视频电话,可以上网看到外面的世界,三千年的邮驿史,三十年的通信超速发展,背后其实都是靠着通信人拼搏、创新、不怕艰苦,祖国的天南海北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通信服务,我想,这就是通信带给大家的最温暖、最有意义的地方。

从2013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启动5G的研发了,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止,只会加快,对于每一个现代通信人来说,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大概会在2020年迈入5G的时代,第一个感受一定是更快了,比如说我们下载一个电影,现在的4G网络大概需要七八分钟,5G只需要几秒钟。5G的ZD特征叫超低时延,它是毫秒级的,对人来说感知不到,但对于机器或者汽车控制等应用领域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远程医疗,偏远地区的人可以享受到大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比如远程教育,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可以跟大城市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上。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驿使图作为中国古代通讯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中国人对沟通的渴望一起留存了千年,这匹追风逐电的驿马,用中国速度让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世界变得更大,而我们的现代通讯人,始终秉承着驿使的信念,用敢于突破常规的魄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切实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我们志愿守护驿使图,守护历史,守护四海通达。

【三】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吴磊/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朋川

甘肃大地湾,八千年前那里温暖湿润、河谷宽广、土地肥沃,先民们用水、火、土创造出中国最早的彩陶文化,而我要守护的这件国宝,就是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WY一件塑有人像的葫芦形彩陶瓶,人头形器口,短发齐额,挺鼻小嘴,五官端正,双耳还有系挂饰物的小孔,宛若一位穿着花衣的少女。

[前世传奇]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前世传奇,发生在五千五百年前,远古的黄河部落里有一对纯真善良的兄妹,秋去冬来,死神降临,妹妹得了疾病,恐不久于人世,可一向最疼爱妹妹的哥哥,却常常不知所踪,他的古怪行为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远古的祖先很少有人能活到三十岁,还不知道何为生,便要经历死亡,或许让灵魂有所依,便是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存在的意义,当你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说不定你思念的人也在微笑地望着你。

[今生故事]

人类童年,智慧之花。所谓的人类的童年,就是几千年前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样子,这些彩陶可以让我们看到,几千年前的人类心中的鱼、鸟、波涛、四季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美学基因密码就藏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彩陶中。

用三个关键词可以解释为什么彩陶被称为中国艺术史的开端。第一个关键词是含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世界上其他的同时期器物比,有自己含蓄的特点,在千年之前,这种含蓄的审美就产生了。

第二个关键词是游目,就是游动的目光。流动的视点是中国传统看东西的一个方法,后来我们的绘画、园林艺术都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把彩陶瓶展开会得到一个二方连续的图案,以一个单独纹样向左右两边展开,你可以转动地来看它,感觉像是一个画卷。原始社会没有桌子和椅子,这些彩陶都是放在地上的,大部分时间眼睛都是从上往下看的,这是大家从来没看到过的彩陶的视角,找不到它的起点,也找不到终点,如果你想去临摹它,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画头一笔,这样的图是我们中国彩陶独有的表现方法,图案是动的。我们中国人赏画讲究的是步移景异,观赏园林将就移步换景,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这种审美方式就叫游目法。

第三个关键词是毕加索,彩陶人头瓶上的花纹,最早是三只脚的飞鸟,展翅飞翔,最后简化到这个样子。比这更加能说明问题的是仰韶半坡的鱼纹盆,有立体主义的味道,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是这样,把人脸或者各个部分拆开来,按照他的理念重新组合在一起,这两种艺术虽然说一个是原始的,一个是现代的,但在这点上是异曲同工的。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走过怎样的路?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问,感谢张朋老师让我们读懂了彩陶,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美、对自然的理解,看到了他们热烈的生命力和奔腾的想象力。

我们志愿守护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守护历史,守护彩韵陶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