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震铄,宏规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阳殷墟】

三千年前的滂沱大雨,盘庚与族人伫立黄河边,寻找新家园的方向。三千年前的守正创新,武丁与傅说畅谈田野间,规划殷王都的未来。三千年前的外族入侵,妇好与亚长驰骋战场上守卫商王朝的安宁。今天,一片甲骨的现世指引我们来到这座门前,寻找掩埋黄土中的来路。站在这里,你就站在了中国信史的开端。一片甲骨,带出了这里封存三千年的标本,也唤醒了这里等待三千年的生命。殷墟,它是已知到未知不断地摸索,它是来路到去处不断地认知。东方文明的标准是什么,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先人的选择是什么,又是什么让我们在融入世界环境的同时保有自己的特色?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三千三百年,安阳殷墟。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千三百年前,盘庚迁都、造邑北蒙,武丁奋勇、大振殷商,融金凝华、铸撼世之重器,萃图成字、存文明之星芒。

1、陶三通

守护人:贾乃亮、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

守护历史,守护九州晏安。

殷墟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代,殷墟的文明到底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这个水管(陶三通)怎么证明当时殷墟时候的文明程度呢?

这是在一个贵族的房子里面发现的,整体呈“丁”字型,南北向是十七节水管,东西向是十一节水管,交接处用陶三通连接起来,把四通八达的来水给汇集到一个方向排出去,这应该是发现的WY一件。第二个体现了制陶工艺的一种标准化程度。

殷墟作为一个都城,人口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二十万人左右,在整个亚洲地区应该是ZD的一个城市。

这节并不华丽的水管却让我对文明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持续已近一百年的阴虚考古找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宫殿、一个墓葬那么简单,这是一座都城的建设,是一个王朝的缩影,是三千年前开天辟地的先人们如何在文明的荒原上建立起秩序和繁荣。

别看这节陶三通样貌普通,可它携带着解读殷商时期城市规划理念、王朝都城的面貌、城市文明的密码。

纵观世界上每一个古文明发源地无不是傍依江河湖泊,劳动人民用看似不起眼的陶三通逐代构建起商都庞大的水网,商人在此定居二百五十五年,未再迁徙,中原文明迎来了又一个ZF。

每一座城市之下都有一座我们看不见的城市,而它的出入口就是我们常见的井盖。在它之下,一节节三通管道勾连起这座城市肌理中的“毛细血管”。

三千多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为了居民的生活、城市的建设,陶三通应运而生。三千多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不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

通过水治理这一个侧面就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发展的背后是由无数双手共同推进的,除了水资源以外,还有交通、电力、燃气、绿化等等很多方面,可以说任何一个方面的短板都会造成眼中的城市病。

殷墟有很多的重器出土,但是这件陶三通无疑是商人为现代城市建设敲响的警钟。回顾历史,我们往往惊叹于宏伟的建筑、精致的文物,而这些深埋于地下的陶三通一直默默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与辉煌。它们是智慧之城、文明之城的见证者,是城市的良心,也是一座历史丰碑。

2、YH127甲骨窖穴

守护人:张信哲、李宗焜(中国台北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前主任)

守护历史,守护中华基因。

无论我们生在哪里,说什么样的方言,我们都使用着同样的文字。在这里,就埋藏着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刻下了中国文明史的破晓时分。

Y是指殷墟,H是指灰坑(古人用来倾倒垃圾、储存生活用品或埋入祭品、殉葬物等的凹坑)。

1899年,晚清的一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就在第十三次发掘的最后一天诞生了殷墟考古史上ZD的奇迹——YH127甲骨窖穴。这些甲骨都出自商王武丁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皇家档案库”。

这些甲骨和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命运。今天我回到它们的故乡要守护的是这一方不曾移动过的土地,为我们照见了来时的路。

YH127甲骨窖穴,这是一个让几代考古人魂牵梦萦的宝藏窖穴。1936年6月12日,考古队员意外发现了此处窖藏,殷墟甲骨出土史的奇迹由此诞生。从这个宝藏窖穴中一共清理出土刻字龟甲17096片,占殷墟发掘出土甲骨总量的一半以上。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能够与它比肩的重大发现。YH127甲骨窖穴,一次振奋人心的发掘,一条链接两岸中华基因的纽带。

在风雨飘摇、国将不国之际,YH127甲骨窖穴发出的远古之音振聋发聩,考古十兄弟以砥砺之志破译文明密码,他们为九十年殷墟考古、百年甲骨学奉献的炙热青春当被铭记。

汉字可以说是中华基因,因为有这些甲骨文,即使跨越三千多年,我们依旧能够读懂商王的心意。也是因为文字,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八十三年前考古十兄弟为了护送YH127甲骨窖穴的加固片,为了殷墟的考古发掘,为了中华民族从未断流的历史,饮下了十一杯酒,从此十兄弟四散各地,但从未离开考古研究。今天,文字不仅是一个国家有效行使权利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持续凝聚力的文化基石。而YH127甲骨窖穴就是连接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血脉基因。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使中华成为中华。

3、亚长牛尊

守护人:吴樾、何毓灵(安阳工作站副站长)、王明辉和李志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守护历史,守护四方之极。

殷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源,也是中国现代考古的正式开端。

城市、文字、青铜器,在这些文明诞生的标志中我们用青铜总结了那个时代,也看到了那个时代里的人们曾面对这片广袤天地时的心情。

亚长牛尊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WY一件牛形青铜器,头前伸,嘴微张,憨态可掬。这件亚长牛尊不仅是(祭祀的)酒器,还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

殷墟是一座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的都城,是故宫的五十倍,现在才挖了不到百分之五。

发源于太行山麓的洹水,静静地流淌在豫北平原,今天我们跟随着亚长牛尊的脚步回望三千三百年前的文明之光,殷墟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东方文明的重要驿站,世界由此而东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