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部典籍经典金句摘抄

11部典籍经典金句摘抄,包括:《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徐霞客游记》、《道德经》、《周易》、《传习录》。

一、《尚书》-先秦诸子

《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构建了华夏文明最早的知识体系,全书分为《禹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现存五十八篇。

1.大禹定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禹贡》节选

译:禹分别土地的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3.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周书·牧誓》

译: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开始发布誓词。

4.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译: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5.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虞书·尧典》

6.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周书·多士》

译:殷人的祖先有书册有典籍。

7.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尚书·周书·周官》

译: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8.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译: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是通过对诗的吟唱,来延长诗中所包含的人的思想、报负,突出诗意,声音的高低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9.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商书·说命中》

译: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10.伏生(倪大红):“晚辈,华夏何为一体?”

撒贝宁:”自古就是一体”

二、《天工开物》-宋应星·明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纺织、制盐、制瓷、冶铸、造纸、兵器等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

1.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工开物·序》

译:宇宙天地间容纳万物,而事之纷繁复杂便由此衍生。物、事遵循相同的规律,相互影响派生出世界万相而无所遗缺,这难道是人力可比的吗?

2.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天工开物·序》

3.生人不能久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天工开物·乃粒》

人做不到只依靠自己长期生存,要靠五谷来供养;反过来五谷也无法只靠自己生长,要靠人来培育。

4.古人天工开物,今人既往开来。

三、《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作者是西汉ZM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构成,记载了上起皇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史记·楚世家》

译: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给人以恩惠,从不间断。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译: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译: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不知不觉地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忠实正直,无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译: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译:也是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译:想要做大事情,就不要考虑那些小的事情。行大礼的人,不会去考虑那些小的礼貌。

四、《本草纲目》-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万字,载有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共附医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绘制药图一千一百零九幅他,是中国药物集大成之作。此书SC用纲目体例分类药物,开历代本草之先河。全书收录药物种类繁多,物质丰富,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农学、物候、地理等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1.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2.医者贵在格物也。——《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

3.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本草纲目·序·》

明朝人赞美《本草纲目》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4.寿国以寿万民。——《进<本草纲目>疏》

译: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来实现人民大众的健康长寿。

5.大医精诚——《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大医精诚所谓何?为利益百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6.甫及刻成,忽值数尽。——《进<本草纲目>疏》

7.天下医书,利益天下,当天下共修,世代永新。

8.大千世界,物各有性,性各有用,振纲分目,科学分类,开创先河,怀平生夙愿,查历代典籍,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

李时珍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五、《论语》-孔子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言行和行事的一本书,也记有少量孔子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深远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智慧早已沉淀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译: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论语先进篇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之间各言其志的一次谈话,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的志趣。孔子问曾皙:“曾点,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莫春者,春服……”

2.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汉书·艺文志》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7.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8.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六、《孙子兵法》-孙武

《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ZM军事家孙武。全书共十三篇,约六千字。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构筑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先河,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1.《孙子兵法》核心思想:重战、慎战、安国全军。

2.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3.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虚实篇》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

6.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7.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8.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孙子兵法·火攻篇》

9.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七、《楚辞》-屈原

《楚辞》是由屈原的诗作和宋玉等人承袭【骚体】作组成的合集。

《楚辞》留下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抒情、咏志之作,在诗坛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不仅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将屈原的求索精神与家国情怀,镌刻在了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之中,成为后世中华儿女上下求索之路上的精神典范。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楚辞·涉江》

2.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可喜兮。——《九章·橘颂》

3.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夫》

4.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愿你守正而重法度,愿你良善而公平。

5.乘骐骥以驰骋,来吾道夫先路。——《楚辞·离骚》

后人评价离骚:

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苏轼

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八、《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游记体地理学巨著,记录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各地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考察见闻,堪称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徐霞客游记》开启了以实地考察为主的研究方式,书中体现了求索思想他,绿色生态理念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经典著作。

1.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徐霞客游记》

2.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3.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4.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5.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6.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静也。——《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九、《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全篇五千余言,思想涵盖伦理,政治和兵法等诸多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对人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道德经》的智慧和哲理至今仍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涵盖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中国文化贡献给全世界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之胜。——《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第八十章》

6.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十、《周易》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和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一部《周易》述天地之道,究万物之理,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

1.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人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

译: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众美的JH。利,是义理的统一。贞,是事业的主干。君子履行仁义就足够号令大众,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义,利人利物就足够可以和同义理,坚持正道就可以成就事业。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3.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

4.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周易》

按照自然国学时间观,艮卦既是生命进化过程中一切旧物种的终点,也是以后一切新事物的起始之点。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6.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8.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9.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班固《汉书·艺文志》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三圣: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三古:上古指的是伏羲,女娲生活的约7500年前;中古指周文王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前;下古指孔子距今2500多年历史

十一、《传习录》

《传习录》是集中体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作,由其讲学、论学之言所构成,通体本为三卷,约八万余字。

《传习录》反映了王阳明整个生命历程的思想探索,其内容是对儒学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型发展。【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已经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最富典范性的命题之一,对此后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说:“言之必可行也”,《传习录》说:“知行合一”。先贤典籍如同源头活水,后世典籍如同百川奔流,共同汇入中华文明的长河,奔涌千年,从未断流。——撒贝宁

1.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传习录上·徐爱录》

懂得一个道理却不行动,只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2.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中·答聂文蔚》

3.知行合一。——《传习录》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条示龙场诸生》

5.一曰立志,二曰勤奋,三曰改过,四曰择善。——《教条示龙场诸生》

6.致良知。——《传习录》

7.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只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传习录上·徐爱录》

8.一草一木皆是至理。——《近思录·格物穷理》

9.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

10.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传习录中·答聂文蔚》

11.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王阳明

12.在王阳明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弟子问他:“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王阳明只答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先生年谱》

我的心一片光明,一片坦荡,我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13.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礼记·中庸》

14.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陆九渊集》

1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