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

浩瀚星空,动静无常,二十八星宿环列四方,日、月、五星在此栖息。日出草木、月未隐落时分,蜀王行走于星空之下,徒见三星汇集在月亮周围,相互依偎,或许他从未想过三千二百年后,令人所仰望的“三星伴月”竟是当年他停驻的那片土地。时间对天上的星辰何其慷慨,长寿是神树与金乌的特权,而我们的祖先却不知何为生就要经历死亡,他们试图长出翅膀通往上天、敬畏万物,盼与鬼相通,既遥望故土又试图走得更远,他们加紧脚步,打点生命,在洪水来临前、在神灵降罪前。创世初期,是什么给了古蜀先人无穷的勇气与希望,人神共舞诡谲迷雾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生与死,善与恶又因何走向消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星伴月,若有神明俯瞰古蜀,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青铜描摹神祇,东西文明聚散一隅,诸般造化汇于一地。

1、金杖

守护人:刘浩存、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守护历史,守护求索初心。

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零公里的坐标,它就设立在三星堆的遗址上,这个一直被认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之地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为通达。

三星堆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让我知道,中华文明远比我想象得更丰富、更海纳百川,不知道那个手持金杖的人曾走过多远的路,又是如何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海洋。

李白面对难行的蜀道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句中提到的蜀地两大部族鱼、凫一起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想揭开的谜题,千百年来,多少人像李太白一样魂牵梦绕地想去追寻这故国文明。

金色如光,以杖为神话,那遥远的想象是我们试图探索着文明始端不断向上的力量。三星堆的万种可能有太多今人的意料不到,蜀地传奇的唤醒不曾停步,而未知则叩问不止。

中国与近东文化交流主要有三条线路,其一是经河西走廊西行的北方丝绸之路,其二是经北方草原西行的草原丝绸之路,其三是从成都南行的南方丝绸之路。巴蜀文化与近东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是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

金杖及三星堆文化更像我们深入探索中华文明多元格局的罗盘,探索源于未知的神秘,而前行源于永恒地探索。如果说伟大的文明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什么,那应该就是神秘,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幸好有一个神秘的三星堆。

2、青铜纵目面具

守护人:大张伟、姜鹏(FAST“天眼”XM总工程师)

守护历史,守护极目古今。

古蜀国的历史过于神秘,但我知道他们曾真实地存在过,认真地生活过,也曾努力地想要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

虽不知青铜纵目面具从何而来又为何深埋于泥土之下,但我们相信它的身上可能承载着古蜀人对已故亲人的无限思念,盼与鬼神通,生死相守护。

人类从蒙昧到文明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纵目代表着三千年古蜀人以眼观天的初始阶段,而天眼则是设电发射望远镜发展至今的最新成果。中国人讲敬天法祖,我们这几千年来其实从未变过。

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西汉天文学家下闳制造了观测星象的浑天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WilliamE.Gordon提出建设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学家约翰奥沙利文发明了Wi-Fi。

拖过青铜纵目面具,我们可以看到三千二百年前的古蜀人对万物心存敬畏。透过“天眼”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满怀期待的眼睛和对未知的敬畏之心。不忘祖先,不忘来路,遵循着千年不变的志向,踏寻未知世界,这是梦的尽头也是梦的开始。

3、一号青铜神树

守护人:张晋、梁旭仲(前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守护历史,守护美美与共。

巴蜀大地的山水孕育了人们独揽九天的想象力,为中华文明的童年增添了一份鸿蒙而壮阔的诗意。

我想,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一群极度浪漫的人,拥有瑰丽而灿烂的想象力,才能将这磅礴的山海、浩渺的宇宙都放进一棵神树之中。

神鸟如日,神树通天,这关乎信仰的图腾给了古蜀人无穷的勇气和信念,当远古的风吹过三星堆时,那阵阵的声响证明着一个独具一格的青铜时代在四川盆地达到ZF。

二十年前以一号青铜神树为代表的跨文化交流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远播四方。二十年后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各民族的文化真正做到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